第0853章 一件趣事(第2/2页)

“我可没这么说。”方涯翻了个白眼,“只不过燕京师范大学是他母校,毕竟是有感情在的。而且他回去任教也算是锦衣归来。”

“人家也可能是在燕京师范大学留下了什么不太美好的记忆,怕回去之后睹物伤情。”

“我不与你说,满嘴没半分道理。”方涯摆手道。

“哈哈哈。”刘源连笑了三声,“万老师,事实就是梁砚秋拒绝了燕京师范大学,而接受了时中学院的邀请。”

方涯说不跟刘源说,就不跟刘源说,抱着胳膊,昂着头不理他。

虽然知道他们惯喜欢在一起杠嘴,不过张重作为主人还是出言拉架,“我也是钻了空子,梁老师这两年大概正好有教书的心,被我碰上了。我这个人运气向来是很好的,不然也不会结交你们这些朋友。”

却没想到张重这拉架也没拉到点子上,反而拉出来一个新的争论。

方涯抱着胳膊说道,“你也并非总是运气好,也有运气坏的时候。”

语言间目光撇向刘源,意思不言而喻,张重认识刘源就不是什么好运气,属于遇人不淑。

刘源自然不愿意吃亏,反唇相讥道,“万老师倒有些自知之明。”

庄语看不下去了,对他们两个说道,“你们两个怎么跟小孩子似的,让人笑话。”

王忆也笑着出口转移话题,“不如我给你们说件趣事吧。”

听到王忆有趣事要说,其他几个人,包括方涯和刘源都把目光投向王忆。

“什么趣事?”

“这事我也是听说,我老家巴蜀地方上有一个县,叫绫罗县,不知道你们听过没有?”

有人摇头,有人点头,张重笑着问道,“可是那个绫罗绸缎、吃不上饭的绫罗县?”

“正是。”王忆点头。

张重这么一问,其他几个对绫罗县名字陌生的人也都想了起来。

古时这个地方养蚕的人很多,曾经也富裕过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地方上缺粮少食,绫罗绸缎又卖不出去,才造成了绫罗绸缎、吃不上饭的阶段历史现象。

“这个地方有什么趣事?”庄语问道。

王忆说道:“之前不知道是哪位干部脑子一热,搞了个送书下乡的活动。活动声势浩大,绫罗县作为试点县城,辖下的几个村每个村都送去了大量图书。据说分到每个村民手里的书,平均下来是六本。”

刘源皱了皱眉毛,“这事先不说初衷好坏,这样做最后肯定无疾而终。”

“嗯,没错。结果可想而知,很快村民手里的书都被二手书商们给收走了。后来有网友在二手书交易平台看到了大量的盖着文化馆的印章的书,这事就被挑开了。后来听说波及到一批干部,撤了好几个村长书记。”王忆说道。

刘源嗤之以鼻道,“撤村长书记干什么,要撤也该是撤拍脑袋下这个决定的人。如此尸位素餐之人,浪费公帑,实属不该。”

张重点了点头,比较认同刘源的观点。

这种送书下乡的活动,在座的任何人都能想象到结果会是如何。

现如今,乡村里面留下来的大多是文化不高,年龄偏大的人,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可能整个村都是文盲。

把书送到这种地方,无异于是给盲人送蜡烛,完全是白忙活。

在座的人能想到,那位拍脑袋做决定的人就想不到?

但是人家还是做了这个决定。

为了什么?

为了面子呗。

说出去多好听,送书下乡,普及文化知识,巩固底层教育。

“这不算是趣事。”庄语摇了摇头,“去文盲,普及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却被某些有心人拿出来做文章,做面子工程,听起来并不有趣。”

方涯也赞同地点了点头,“是啊,我下过基层,干过支教,情况要多了解一些。即便是现在国家日益强大,教育体系愈加完善,但是在农村的中小学里面还是非常缺少图书。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是摆设,再加上学生们没人引导,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如果这个所谓的送书下乡,能够送到这些需要书的学生手里,我想情况要好很多。”

“撇开这些不谈,即便是想让村民们多看书,也该考虑到实际情况。很多村民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扔一堆国内外名著给他们毫无用处。真想让书香遍地,也要先进行系统性的扫盲才行。”刘源说道。

“想让农村书香遍地,还是一种奢望。我倒是觉得,别弄什么送书下乡,先让城里人先把书读起来吧。城里人觉得乡下人没文化要读书,其实现在城里人自己读的书也是少之又少。这两年情况好了许多,但是依旧不是可以松懈的时候。原本作为读书主力军的年轻人们,需要更多的关注。”王克望说道。

何如初笑着看向张重,“这里数你最有发言权,这两年你不是捐了很多学校么,应该是颇有成效吧?”

张重汗颜地摇了摇头,“说起这事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只想着捐钱,却从未去看过,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说不定也会有刚才各位说的那些情况出现。”

“能够捐钱已经是大善,你也不用过于苛求自己。”庄语笑着安慰了一句。

张重笑着摇了摇头,跟他们聊了这一会儿,他确实也生出了去那些学校看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