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新世界(第2/2页)

上半年大败安国水师,萧祎应该不会再轻举妄动,为他们争取了一些喘息的时间。

闵翀说:“吉山最近就不要再北上了,准备出海吧。最好是能带动一些波斯商船来我们这里贸易。”

吉山点头:“好的。”

与此同时,那群顺利抵达太学的北边学子刚刚做完登记。

还没安顿好,他们就发现了最新一期的《星火》。太学里有免费的《星火》可看,但若是想自己花钱购买收藏也不是问题,因为一份报纸只需要一文。

学子们都惊呆了,建业城中一份《星火》已经被炒到了几百文一份,没想到这里只需要一文钱,这就等于不要钱啊。

其实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离开之后,禁严令迫使建业城中的《星火》报数量骤减,如今《星火》在建业已经奇货可居,最贵的一份能卖上一两银子,而且还有上涨的空间。

有了这样的暴利驱使,还真不用担心《星火》没法卖到北边去,绝对会有人铤而走险,跑到番禺来采购报纸。

南下的学子们很快就喜欢上了番禺,除了太学,城中还有一处堪称人间乐土的地方,那就是一鸣社。一鸣社里各种思想争鸣,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头脑风暴,太多新鲜事物需要去了解认识了。

他们也相信了吉山的话,来番禺是绝对不会后悔的。

九月初一,是广交崖三州学塾正式开学的日子。

萧彧按照自己的经验,将每个学年分为上下两期,中途还有寒暑期,以让师生们有休息的时间。

太学中不少学子都依照朝廷的安排,去了各地当夫子,一边学习,一边等待明年开春的选拔考试。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在广州干出一番事业来,最好是能够名垂青史的那种。

一如萧彧预测的那样,果然有商人跋山涉水,划着小木船南下来番禺买报纸。

他们除了新报纸,前几期的旧报纸也要,大量采购,越多越好。

这可比萧彧这边想办法安排人去秘密销售的要好,毕竟当地人才有更好的销售渠道。

他得知这一消息,甚至还特意命报社为这些商人重新排版印刷了前几期的报纸,低价卖给北边的商人。

他甚至还嘱咐报社,以后每期报纸都要比预定的多印上几万份,给北边预留。宁可赔钱,北边的舆论宣传阵地也要先抢占下来。

王启终于信了萧彧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