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旅行路过长光所(第2/2页)

不过要到14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

截止到2020年,从这个大学毕业的硕、博研究生超过17万人,博士还占将近一半,而毕业的本科生却不过数百人。

长光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的研发生产。

硕博学科也集中在这些方向,只开设有凝聚态物理、光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电路与系统等。

即便如此,长光所的校园占地并不小,有800多亩地。

进了学校后,方年先是跟陆薇语去找了‘极紫外光源成像部分研究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一个主任研究员。

合作交流过程并不复杂,陆薇语跟方年在正事上都很严谨,准备也充分。

半个来小时就签订完了投资协议、框架合同。

流程完事之后,主任研究员张学君感叹道:“没想到这个去年被迫终止的项目还会有民营企业注意到并且愿意资助研发经费。”

不等方年跟陆薇语开口,张学君自顾自说了下去。

“你们前沿公司的名头,前阵子我就听说了,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申城是吧?

听说资助了不少因为各种原因终止的项目。

听说最近直接单笔资助1.5亿支持西交大建设前沿研究院,手笔真大!”

“现在你们又不远千里特地跑到长春这种地方来,真是很好奇你们公司的老总是何许人;

据我所知,一般会被因为各种原因终止的项目,多半难有经济效益。”

说到这里,张学君止住了话头。

叹了口气,面露歉意:“不好意思,不小心跟你们发了这许多牢骚。”

“没关系,张主任不必介怀,您随便一说,我们随便一听。”方年笑眯眯地说了句。

接着方年也是一副百感交集的模样道:“我们公司老总怎么想的我不知道。

不过我们底下这些跑合同的职员真真看到了咱们国家科研的难处。

上面重视归重视,但每年拨款分下来依旧少得可怜,别说能给科研人员良好的基本待遇,连照顾科研本身都不够。”

张学君推了推眼镜,附和道:“谁说不是呢,唉……”

一声叹气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

张学君可还是正经部门主任,还不是等不来经费。

见状,方年也跟着叹了口气,道:“落后就要挨打,但客观事实摆在那里;

我国有太多地方落后了,各个科研项目都是嗷嗷待哺,短时间内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重视度自然会降低。”

张学君坦然道:“所以我才好奇前沿公司老总到底是什么心思,光是现在就已经是很不遗余力的支持科研事业了。”

方年却是道:“可能也不尽然,毕竟我们公司的力量也很有限,支持领域应该是相对比较集中的。”

张学君笑了笑,意味深长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厉害啊!”

“哪里,我们就是底下跑腿的,可不敢当张主任谬赞。”方年连忙自谦道。

“……”

这次聊天,方年并没有什么直接收获。

张学君不可能像程潜那样,会直接甩给他一堆项目,还大多数是前沿需要的。

只不过方年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怎么忽然就聊得这么深入了。

张学君这面多少有点交浅言深。

而且方年更莫名其妙的是,他认出来了张学君。

不是这辈子认识。

是上辈子的事情。

要知道,前世方年可不怎么关心科研领域。

但方年依旧在之前的半小时商议过程中忽然认出了张学君这个人。

知道这个大佬未来是长光所副所长,得了个什么奖上过新闻。

研究的东西反正就一直集中在光学系统领域,也不知道将来长光所搞出来的光刻机跟他有没有直接关系。

反正前沿创新要想走得顺畅,国内这些知名研究所还真得多认识点人。

走出长光所后,方年咂咂嘴感慨道:“这趟没白来。”

“怎么说?”陆薇语问道。

方年解释了一句:“张学君虽然发了通牢骚,但应该是个干实事的,将来说不定前沿创新有业务要指着他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