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3/3页)

但他们看到广东号,歌声停止,新奇地凑过来指指点点,遥望那能吞噬人的巨大烟囱。

蒸汽轮船的残骸阴沉晦暗,钢制的架构外露,每一根锈蚀的螺钉,都残存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轰轰烈烈的余晖。

它从遥远的伦敦港出发,见识过大西洋的巨浪,穿越过好望角的季风。它用自己巨大的龙骨划开印度洋的水面,跨过几百年前郑和船队抛下的瓷器和压舱。它所经过的岸边土地,大部分都已插上了英国的旗帜。它来到那文艺复兴的欧洲先贤们梦寐以求的神秘远东,发现这篇土地被鸦片和愚昧所腐蚀,被自身的战乱折磨得满目疮痍,已然成为铁笼里原地踏步的病夫。

它大概十分失望,于是干脆搁浅在长江之口,结束了它那波澜壮阔、但并无意义的豪华旅程。

----------------------------

韦尔斯桥上,苏敏官蓦然停步,手搭桥栏,再一次转身。

“阿妹,我好想有那样的船。”

他的气息中带着香槟味道。声音低低的,柔柔的,好想在和某个看不见的少女谈情,听得她竟然而耳根热。他眼底闪着明亮的光,如同大雨冲刷后的夜空,粲然亮起的星。

林玉婵定下心神,小声提醒:“两万五千两,维修费可能加倍。”

“有了蒸汽轮,沿海港口的运期至少可以减半。也可以航内河,不受风向限制。”苏敏官宛若没听见,双眼一眨不眨,忽而低头看她,眼里热情不减,“你向烟台福州海关输送茶叶的订单,若用蒸汽轮承运,运期缩短,至少避免五成损耗,而且安全性大大提升,而且……”

他顿一顿,声音更低:“上海从没有华人船主用过蒸汽轮。我做第一个,义兴的名声马上响遍上海,立时……出圈。”

林玉婵:“两万五千两,维修费……可能……加倍。”

“广东号,跟我们好有缘。”

“两万五千两……”

韦尔斯桥的收费员瞪着三角眼,辫子甩在肩膀,挥着木棍来赶人:“下去下去!这桥是走人的!不是给你们压马路的!交了五文钱你们了不起?洋大人的桥,让你们中国人霸着看风景?想得美!下去!再不走我叫巡捕了!”

苏敏官微笑,从容推推林玉婵后背,在那骂声的伴奏里缓步下桥。

“……义兴的承运能力至少提升五倍,可以接远洋港口和内陆订单,利润空间更大,”他旁若无人地笑道,“到那时,我修座桥,让这个烂仔彻底失业。”

林玉婵欲言又止,不忍打断他的遐想,最后干脆不讲话,微笑着看他做梦。

两个世纪后的男生其实也没啥长进,看到潮车电脑无人机,瞬间就走不动路。也不看看自己花呗还完没有。

她忽然想,他若是真的晚生两个世纪,能坐上轮船,登上飞机,环游世界,在云层中的高楼顶上俯瞰他的家园,他会用何种极限的方式,挥霍自己的青春?

只可惜,在大清,千年的土地已沉淀成顽固的磁石,将每一个试图远飞的灵魂,拽回那陈旧的原点。

----------------------

走到虹口分号的时候,苏敏官终于飘回地面,不再提轮船,朝她沉稳一笑。

“唔,终于收拾好了。保险柜晚些运来。下午一点半,别忘了去巡捕房做笔录。”

林玉婵看看屋内钟表,“已经一点啦。”

他一怔。

早上那生煎的滋味还在舌头底下呢,怎么就下午了?

看个船看了这么久,也亏她全程耐心陪着。

林玉婵已经叫开厨房门:“周姨!备两人午饭。简单些,要快。”

--------------------------

笔录做得很顺利。苏敏官扮一个合格的一家之主,把昨晚那“入室抢劫”的凶徒形容得无比凶残,而被迫开枪的“华人夫妇”则成了无辜的白莲花,现在还心有余悸,吓得不轻。

“一夜没睡。”年轻的华人商贩疲惫叹息,“瞧我太太眼里的血丝。”

一夜没睡是真的。忙着开会来着。

巡捕昨夜都已得了大量好处,此时自然也不会抠细节,这案子也不用悬赏缉凶,见苏敏官能自圆其说,也就以此结案,嘱咐两句“以后注意安全”,就把人打发走了,德林加小手`枪也还了回来。

苏敏官看着林玉婵将那枪和子弹藏回枕头底下,忽然又想起昨晚她持枪颤抖的模样,目光深沉,许久不说话。

“阿妹,”过了好一阵,他才低声问:“继续练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