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同之治(第2/2页)

新成立的国防军将预计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出十万人进入现役军队,最终实现额定六十万人的现役军队编制,再加上军方相关的装备研究、军官培养、战时医院以及相关军事研究人员,总人数会保持在额定的七十万人,而这一系列的改编计划将会在明年彻底落实下去。

而这六十万人的现役军队将由四十个步兵师、十五个骑马步兵师、三个炮兵师以及两个胸甲骑兵师组成,他们将会构成目前宁楚的目前现役陆军,隶属于陆军司令部指挥,接受皇帝宁渝的直接任命和指挥,只有在授权情况下,才会听取枢密院的相关指挥行动。

至于驻守在南京的第一禁卫师和驻守在京师的第二禁卫师,则是直接隶属于禁卫军司令部,由皇室进行出资,仅仅接受皇帝的指挥调动,至于枢密院也无权以任何名义进行调动,将会严格保护皇帝以及皇室。

当然,以上这些严格上都是现役作战军队,而在现役作战军队之外,每个省都会建立一个预备旅,其中每个旅的编制人数只有四千人,按照现役军队三分之二的方式发放饷银,所有退出现役的士兵,都可以选择保留军籍,成为预备役的一份子。

他们平日里无需每天训练,只需要每个月训练一至两次,如果将来爆发大规模战争,他们也将根据枢密院的命令完成动员进入现役军队当中,在更短的时间内扩充军队的规模。

因此,这便是宁渝做出的另一重准备,它跟之前的守备军比起来,在成本上降低了不少,但是却加强了对退役士兵的管理,在战时一个旅接到命令之后,只需要十天时间就能够扩充成为一个师,而在一个月以内实现完成上战场的准备。

至于在现役和预备役之后,民兵制度则并不出奇,毕竟从如今的角度来看,汉唐的军队就颇似民兵,平时耕收,战时出征,而且在明清时期,地方上也会组织民兵和乡兵戍卫边疆,守护城池,维持治安。

在宁渝的想法当中,民兵更应该成为现役和预备役的补充,因此他并不打算将所有适龄男子都纳入到民兵序列,而是将年龄十六岁到三十五岁区间的成年男子,纳入到民兵序列,每年只需要服役十天参加训练即可。

而在陆军范围之外的海军,虽然也正式成为国防海军,可是本身底子就不太厚,倒也没有太多调整的地方,不过根据邱泽新提交海军五年建设方案当中,海军司令部将会在未来五年内彻底淘汰掉传统中式战船,从而确保舰队的指挥相对一致性。

不过在未来五年的海军建设当中,大楚海军则会建设两艘一级战舰,十艘二级战舰以及三十艘三级战舰以及相关辅助战舰二十余艘,而额定的海军相关服役士兵则达到十二万人左右,即可满足大楚在未来争夺南洋利益的需求。

当整军方案彻底出来以后,宁渝亲自担任军务改革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而这一份计划将会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进行逐步完善,届时新的国防军将会用一种更加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人的面前。

而这件事情对于宁渝还有着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他切切实实地看清了自己的本性,彻底抛却了前世身份给自己带来的约束,不再为那些虚名而困惑烦恼。

当月,宁渝乘坐海船返回南京,并派人在紫禁城中修建一座殿堂,风格朴实无华,通体用水泥钢筋混凝土制成,自落成之日,便被宁渝命名为国务厅,并决定在此地发表了对未来的新规划。

“在过去的接近十年时间中里,大楚一直都处于长期的战火之中,尽管朕知道,大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终究因为战火的原因,导致很多事情不尽人意。”

宁渝站在高高的台上,望着国务厅里的大楚官员们,神情中透着些许激昂。

“国内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需要继续贯彻第一个五年计划,也需要继续坚持发展工商业,保证农业平稳,让百姓们能够更好的生活,而要完成这一点,光靠朕不够,光靠你们也不够,需要发动全天下人,一起动手创造财富,才能迎来好日子。”

宁渝清冽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国务厅里传递着,几乎人人都能够听清楚皇帝说得每一句话,而此时众人才意识过来,原来皇帝修建这座宫殿还真是有名堂的,至少在奉天殿里很难实现这样的效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朕由衷地希望,未来的大楚能够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所有的大楚百姓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构建我们的大同之治。”

当皇帝的语音刚落下之时,整个政务厅中瞬间响起了轰鸣的掌声,所有人都忘情地鼓着掌,声音很快就传出了国务厅,又很快伴随着微风,一路传递到了大江南北。

很快,宁渝在国务厅里的讲话被各大报纸纷纷刊印出来,一路传递到了整个大楚的各个角落,大街小巷里都在流传着皇帝在国务厅的讲话,而老百姓们也都开始大肆传扬着宁渝的丰功伟绩。

“圣天子当朝,我等天下百姓,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