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结局(第2/10页)

山路越走越偏远。

节目组打扫了一户农家小院给两人住。

这是早就准备好的,如果霍延和沈画不答应参加这个节目的话,会有其他明星过来住。

农家小院只是打扫干净了一点,其他都是原汁原味。

厨房、室内、床铺、厕所等等,全都跟普通农家一样。

甚至条件要比现在绝大多数农村都艰苦。

要知道现在绝大多数农村都是家家户户盖着小洋楼,装修也都很不错,很多地方也都淘汰了旱厕。

这里,大概是怕明星们无法适应旱厕,给装了个蹲便器,视觉上没那么大的冲击力。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明星来说,这原生态的厨房,要烧柴火的锅灶,就得叫人崩溃。

对霍延和沈画来说,这倒是不算什么。

沈画家里从小就是这种锅灶,后来有了煤气灶,但平时也常用柴火锅,煮饭炒菜都很香。

而霍延则完全是因为这两年在到处跑着管理扩大药材种植的事情,有时候在乡下会待很久,他对这种锅灶也不陌生。

把行李放在屋子里,两人领了第一个任务,就是去菜地里摘菜。

两人随意地牵着手,在节目组的引导下找到菜地。

这菜地显然是村民自种的,节目组应该跟村里打过交道,对于村民来说,家家户户地头沟边,到处种的都是菜,不是什么稀奇东西的。

原生态的有机蔬菜,不打农药不上化肥,菜叶子上一个个的虫洞,嗯,仔细看看,还有又大又肥的青虫在上面。

霍延在农村待了那么长时间,对虫子已经不害怕了,但看到虫子,他还是会不太自然。

他对这种软体蠕动的动物,天然排斥,做再多的心理建设都不行。

现在也就是见得多了,不至于转头就跑。

沈画知道他不舒服,也不逗他,她来摘菜,给他拿。

菜要吃新鲜的,两人吃不了多少菜,摘了一把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先给招财喂水喂食,绝育的招财现在没了花花肠子,变得心宽体胖,齐刘海都撑成锅盖头了,叫声极其娇媚。

安抚了招财,两人去厨房做饭。

节目组果然什么多余的指示都没有,在院子里放置好摄像机后,甚至工作人员都退出去了,争取一点都不打扰他们。

两人是来度假顺便做个扶贫节目的,不像其他明星需要考虑镜头考虑个人表现,他们两个完全无视镜头,一切都按自己的节奏来。

夜幕降临,青菜面条,配妈妈做的蘑菇肉酱,两人吃饱了就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安静地看星星。

不用刻意地找话聊,就安安静静地看星星即可。

不过夜晚外面蚊子多,霍延进屋去拿沈画配的驱虫药,这东西他走哪儿都要带的。

出来的时候,看到沈画没在院子里,而是去了门口,靠在大门口不知道在跟谁说话。

他走过去,就看到门口有几个小孩儿。

他们穿的衣服很旧,也不太合身,几个小点的孩子衣服上有泥巴污渍,大点的女孩衣服虽然不合身却很干净。

大姑娘手里抱着个西瓜。

“姐姐,嬢嬢让我给你们送西瓜。”

沈画接过西瓜,笑起来:“你们都住哪儿呀。”

“村子里面。”

几个小孩争相说道。

“姐姐,嬢嬢说你们是从海市来的哦,海市到这儿很远哦。”

“伯伯说坐火车要两天咧。”

“姐姐你是坐火车来的吗,火车上的东西是不是很好吃?”

“姐姐你坐过飞机吗?”

“我妈妈有一年打工回来就是坐的飞机!”

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问了个遍。

霍延从沈画手里接过西瓜,又进屋了一趟,出来的时候拿了一包零食分给他们。

几个孩子一开始还不敢拿,沈画笑着说让他们明天再送一个西瓜来,他们才高高兴兴地拿着零食跑了。

两人也回院子里,吃西瓜。

一个西瓜分两半,他俩一人抱一半,拿个勺子挖着吃。

西瓜沙瓤,籽少,特别甜。

次日清早,两人没有刻意早起,睡到自然醒,已经八点多了。

刚进院子洗漱,就看到矮矮的墙头还有门口,有几个小家伙探头探脑,被沈画的目光抓住,小家伙们一点儿都不害怕,冲她笑。

还有个小男孩直接就问:“姐姐我们进来了哦。”

“嬢嬢说怕你们没饭吃,这是给你们带的饭。”

“你们好懒哦,现在才起床。”

“你们城里人是不是都不用干活?”

“我妈妈说城里人干活就是坐在办公室里,还有空调,特别凉快。”

沈画接过孩子们送来的饭。

一看就有些惊讶。

是一个小盆子,下面是白米饭,上面铺了一层满满的青椒炒腊肉,闻着就特别香。

这大清早的,腊肉白米饭?

不过转念一想她就明白了,是怕他们嫌弃吧。

别的也没什么好吃的,厚厚的大肉块,是他们满满的诚意。

沈画问几个小家伙们吃了没,小家伙们都说吃过了。

问他们要不要吃腊肉,几个小家伙明显在吞口水,却是坚定地摇头,见沈画接过了饭,几个小家伙就一哄而散。

别人吃饭的时候,围着不好,尤其是别人家在吃肉吃好东西的时候,更不要围上去。

这一盆腊肉白米饭着实不少,沈画和霍延两人都吃不完,又没有冰箱什么的,他们在把饭分盛出来后,就把剩下的给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吃了不浪费嘛。

吃过饭,节目组还是没着急安排什么行程。

沈画和霍延就去村子里转了转。

村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带着留守儿童,村子偏僻,网络信号不太好,家家都有那种几百块钱的手机,应该是外出务工子女们淘汰下来的手机,不过很多都出于停机状态,因为待机也是要钱的。

只有几家条件好一点的,手机是能长通的,外面人打电话回来,也会打到他们的手机上,帮忙转接一下。

这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几乎看不到15岁以上60岁以下的,倒是有一户的四十多岁的儿子在家,那是因为这家的老两口都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男人必须留下照顾父母。

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山上种的最多的是柑橘,沈画尝了一下,特别甜,但是这个品种好像不耐储存,皮太薄,运输成本高,几乎没有外地客商来收,本地客商来收的也极少。

另外还有小部分的樱桃,国产品种的樱桃,味道非常好,但是这个皮薄,比车厘子更加不耐储存,且这种樱桃只有在树上熟的才好吃,提前采摘催熟会非常难吃,因此这些樱桃到了季节,根本卖不出去,毕竟本地的销量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