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064小谢的大手笔(第2/3页)

阮文背后那层关系他倒是知道了,不过也太远了些,能用得上吗?

一顿饭吃的餐桌上四个人都各怀心思。

好不容易吃完饭,阮文下午还有课,打算先走一步。

黄主任喊住了她,“我记得我车上还有几本书,我也用不着,送给小阮同志好了。”

阮文跟着去拿,秘书远远的跟在后面,他知道主任这是想要和阮文单独说话。

“来了省城,怎么也没去找我?”

阮文笑了下,“那不是怕打扰您嘛。”

滴水不漏。

黄主任笑了起来,“你这个小姑娘啊,真是让人看不透。咱们好歹一场交情,有什么事去找我就行,我能帮的肯定帮。”

“那我先谢谢您,希望没什么事。”

黄主任笑了起来,“那倒也是。”

黄主任还真带了几本书,都是化学方面的。

“刚从国外进的,出版社那边正组织翻译,你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刚才还沉稳冷静的年轻姑娘这会儿两眼放光,“用得上,真是太感谢您了。”

黄主任乐了。

自己说了那么多也没见她高兴,倒是几本书就兴奋了。

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

四月中旬,阮文收到了周建明的信,彼时小表哥已经接受了三个月的英语培训,到了威斯康星大学学习。

“……亏得你之前督促我学英语,这才不至于让我太过于丢人,不过见识了国外的高楼大厦,我才知道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落后。文文,如果没有当初你执意拉着我高考,或许我现在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车间工人,可那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努力学习,等学成回国后能做点什么,等到百年之后,或许会被后人所铭记,而不是小小的村落里,写在家谱上的一个名字……”

阮文很快回了信,她原本计划是把那本前段时间完工了的侦探小说手稿交予周建明,回头以他的名义发表。

但是收到信后,阮文改变了主意。

小表哥要学习,哪有那么多时间跟着瞎折腾?

还是麻烦陶永安的姑姑好了。

在寄出这封信后的第二天,厚厚的手稿也寄往了美国。

至于能不能帮他们挣外汇,那就得看运气如何了。

这件事不能强求,阮文又是忙碌起来,和陶永安研究图纸,以及在农学系那边种植黄麻。

李教授对黄麻略有研究,指点着如何种植才能高产。

其他的,倒也没多问。

宿舍里陈芳园开玩笑,“知道人家怎么说你吗?”

阮文刚打了热水,正在泡脚,她最近忙得很身体乏,泡脚有助于舒缓压力。

“说我没头苍蝇似的乱忙?”

“谁敢这么说我打他,他们说别看阮文报考了化学系,实际上生物系、物理系、机械系还有农学系,哪个没被她惦记啊。”

能者多劳,这几个系的学生老师对阮文都很熟悉,经常会在自家实验室甚至课堂上看到阮文。

都不知道她怎么做的,跟孙猴子似的能吹出一堆阮文,各个系跑。

偏生本专业功课也没落下,每次考试都第一。

老师们也不好说什么。

“我最惦记的还是你妈做的炒辣酱。”

陈芳园:“得嘞,我这周末回家一趟,给你带回来点吃的。,“那谢啦,我回头给你们带天津的狗不理。”

在那里看书的薛亚男意识到什么,“阮文你要去天津啊?”

“嗯,系主任要去考察天津的石油化纤厂,带我过去长见识。”

陈芳园想了想,“天津的驴打滚也好吃,阮文你带点那个回来。”

“就知道吃。”黄春华是机械系的,知道这件事,毕竟她们系也要去,“那个陶永安也去是吧?”

“他脸皮厚,说是磨着你们系主任要了个名额。”

其实这次出差,主要是带77、76级老生为主,毕竟后者即将毕业,而前者也大二下学期,马上面临工作的问题。

陶永安知道阮文要去,死活跟着,说抛弃战友是不道德的事情,然后去找机械系的系主任软磨硬泡了半天,明天跟着一起去。

黄春华嘟囔了句,“他脸皮是怪厚的,比得上城墙了。”

“小黄你还记着呢,今年不还有运动会嘛,到时候我帮你看着,绝对不让他给你加油助威!”

黄春华瞪了一眼,“我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吗?”

陈芳园登时改口,“不是不是,陶永安才是。”

宿舍里一阵欢愉的笑声,阮文也跟着闹了起来。

……

天津石油化纤厂的建设一波三折,今年三月中旬,上面派了新的厂长过来,开始了厂子的第三波建设。

新厂长一上任,第一件事是先盘点库存,把厂区的原材料、工人现状一一核查清楚。

这一核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化纤厂停工将近两年,但一直有工人领着工资吃空饷。

贪腐。

谢蓟生就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蛀虫。

把整个化纤厂上上下下折腾了一遍,追回了五十多万的空饷。

至于把原材料偷偷拿出去卖的那些,直接追讨回了九十多万,就这还有部分是追讨不回来的。

人家吃吃喝喝了,你能怎么办?

谢蓟生的大手笔惹得当地都震了一震。

不过他有部队背景,又岂会怕这些地头蛇?

新的厂规制定出来,半个月后,化纤厂的厂房规划图纸出了来,建厂步入了正轨。

等到几大高校的教授带着学生到来时,厂房已经起了来。

还搭建了一些帐篷,供援助的老师学生们来住。

谢蓟生做事和阮文略有不同,阮文个人原因做啥都得藏着掖着,顶多和陶永安商量下,谢蓟生则不然。

他喜欢集思广益,依靠大家的智慧做事。

追讨来的一百多万能够支付这些老师学生们的车票百八十回,只要有一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就足够了。

要知道,前面那四年多,工厂已经花了五个亿。

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阮文听到这个数字时,半晌才回过神来。

五个亿。

这是多少钱啊,尤其是对于这个贫穷的时代而已。

“那你努努力,控制预算,争取五千万解决问题怎么样?”

谢蓟生看着眉开眼笑的人,也轻笑了一声,“好。”

工厂走了太多的弯路,而这些弯路又被有心人利用,他能追讨回来的有限,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完工。

借助这些教授学生们的思路,完成机械配备。

夜色下,帐篷里灯光绰约,阮文坐在草地上,用狗尾巴草编小猪,“前些天我哥联系我了,王春香也给我写信了,她说她正在学英语,争取明年能出国。”

无线电。

王春香和阮文第一期辅导班的学生谷翠芬是一个专业的,都学的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