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做了才知道

其实一直到最后,陈老板和郑干部都没弄清楚到底是哪片云彩下的雨。

上面给出的解释相当冠冕堂皇,要树典型呢,当然得集中力量办大事。这还不用跟打造标兵人物似的,得将其他人的事迹移花接木到标兵预备役身上,从而把人变成神。只要痛痛快快地砸资源,众星捧月拱起一个文明窗口示范点就行。

逻辑很自洽,委实没问题。

陈文斌在晚饭桌上感叹姐姐真是福运加身,随便弄个婚拍基地,(嗐,她那婚拍基地除了养殖蝴蝶的花棚外就基本上没投资了吧。)地方就能变成新生的旅游景点。到时候过去玩的客人一多,那效益真是没话说。说不定不比“浪漫缘”差呢。

其实他真正想表达的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没有姐夫这个市教育局的干部在,这些好事也未必轮得到洪家沟。

瞧瞧人家那个动作麻利的。他过去拖水芹菜时,人家修路队都已经进驻,正在叮叮当当地敲石头浇筑。说是要在年底前完工,绝对不耽误了新年到来。

陈文斌又羡慕又遗憾,最后还有些小酸涩:“姐夫你也真是的,这现成的活交给我啊。我带的那帮人修过好几条马路了,那质量都是有口皆碑。”

他虽然走农业致富道路,可他的建筑公司却没解散。开玩笑,现在江海工地遍地开花,到处都需要建筑工人。他自己手上主导的项目是差不多陆续完工了,但他的人就是他的摇钱树,他怎么可能把队伍给解散掉。

最多就是和以前一样,还是接外包工程罢了。只要钱不少一分,他管东西出来挂的是谁的牌子呢。

修路好啊,尤其是修这种项目资金已经下来,刚开工就付百分之三十劳务报酬的道路。等到十二月底工程一结束,留下半个月的工程验收和给人打签报找领导签字给财务报销的时间,春节前公司就能顺利收到钱。

这样痛快的买卖,即便整个工程项目不过百万,也是块质量上佳的五花肉,谁见了不想咬一口?

陈文斌还在絮絮叨叨地小幽怨呢,小三儿突然间站在了椅子上,伸手拿勺子舀了块红烧肉,然后颤巍巍地送到陈文斌的碗里,咧开嘴巴笑:“爸爸,吃肉,五花肉!”

哎哟喂,这个小眼神闪亮的,连一向对儿子有些疙疙瘩瘩的陈文斌都突然间父爱爆棚,一颗老父亲的心瞬间融化。

他眉开眼笑,直接“哎”了一声,当场打包票:“乖儿子,吃过饭爸爸就带你去买……”

“想都不要想!”高桂芳直接打断了父子俩的痴心妄想,“不许吃冰淇淋!也不看看是什么天,这种季节还吃什么冰淇淋?外头的小卖部都没得卖了。”

可是咖啡馆有啊,好多漂亮的冰淇淋球球呢,可以用勺子挖的。妈妈骗人,有的卖。

小三儿撇嘴巴,眼看就要哭的样子。

吴若兰怕他嚎啕,直接堵他的嘴:“吃过饭给你做冰淇淋蛋糕蛋筒。”

小三儿惊讶地瞪大眼睛,喜出望外:“真的?又有冰淇淋又有蛋糕还有蛋筒?”

高桂芳不好拦着别人家的小孩,只能无奈地叹气:“你也太惯着他了。”

陈凤霞就哈哈笑:“烤箱做出来了,挺好吃。”

说话的时候,她还朝弟媳妇挤眼睛。啥冰淇淋蛋筒啊,不就是蛋筒外皮里面放的是烤好的小蛋糕,上面最多再抹层奶油罢了。

听着好听而已,就没冰什么事。

啧啧,也就是幼儿园小朋友不知人间险恶,还美滋滋地笑得见牙不见眼,大声强调:“这肯定是天底下最好吃的冰淇淋。”

郑骁趁着桌上的大人不注意,又偷偷往自己嘴里塞了块红烧肉。等到美味的肉肉下了肚,他才抬头看了眼弟弟:“当然了,上个礼拜姐姐不是做给我们吃过了吗?”

众人一怔,旋即将目光全都转移到郑明明脸上。

万众瞩目的少女无奈地咽下嘴里的饭,一言难尽地看着刚才还乐不可支的大人们:“是啊,小三儿很喜欢吃蛋筒皮。”

陈老板想捂脸。呵呵,小丑竟是我自己。这小家伙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奶油蛋糕蛋筒啊!

矮子矮一肚子拐,才三岁半的小崽子,这心眼子玩的哦,跟他爹一个模子脱出来的!

陈文斌感觉自己真是躺着也中枪。喂喂喂,这又有他什么事?分明他弱小无辜又可怜,完全被这小兔崽子当成工具人利用来着。这帮人,从阿爹阿妈开始,自上往下,都是好事从来不想着他,坏事第一个赖到他头上。

他就是传说中主角的对照组吗?

“反正好的都是姐夫的,坏的全是我的。”

郑国强哭笑不得:“说什么怪话呢,你现在不是做的挺好。”

“好什么啊,人比人得疯,货比货得扔。”

要说搞乡村建设,他在陈家庄的投资比洪家沟的建设早了大半年呢。他还出了成果,小龙虾供应了一个夏天,泥鳅和黑鱼还有澳龙也上市了,连再生稻都收割了两茬,电视台的摄制组都扛着□□短炮过来采访了,是市里的电视台,可不是以前在上元县电视台那样小打小闹的小栏目。

结果呢,结果他们老家政府如如不动,也不见谁给陈家庄修路啊。

陈敏佳给她爸分析:“是不是因为采访你的是江海电视台,咱们老家县里和市里感觉这事跟他们没关系,所以才没反应来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罢了。要不爸爸自己争取申请试试看。杨店子村的那家养猪场扩大规模,就是畜牧局有个扶持农村家庭养殖的项目,刚好被他逮到机会了。”

说起来这事也是真的巧。

她们去洪家沟采风搜集素材完毕回来就开始设计手抄报。待到报纸完工,娘娘说是一张现成的宣传海报,就当成了宣传资料传真给各个供销社。

刚好就有个自家开小养猪场的顾客上供销社买衣服,听到社员讨论生态养猪场真能搞,一桩事能赚几桩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养猪场的小老板也是个会思量的,听闻之后就立刻追着社员问到底怎么回事。

社员嫌说得太累,索性将传真过来的资料拿给他看。他从头看到尾,越看越觉得自己也能来。

他家养猪场旁边就是一大片洼地,种庄稼没戏,全长了芦苇棒子,也没人承包,刚好可以挖了当鱼塘养鱼种菜。水芹菜他知道,他们当地也吃,批发价差不多一斤八毛九毛的样子,还有人家冬天不种越冬小麦,专门种水芹菜成了村里第一批万元户。至于黑鱼和鲶鱼,前者是公认的滋补品,尤其是病人,家里基本上顿顿给烧黑鱼汤。鲶鱼也不差,鲶鱼炖豆腐是街面上餐馆菜单上的基本菜色之一。

既然销路不愁,养殖种植的条件也有,他就动心想试试。可是他自己在心中翻了账本子,发现扩大养猪场规模再挖塘这些开支,差不多得有二十多万的资金缺口。再瞧那报纸上写人家是获得了政府的专项资金,他便大着胆子跑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