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丰收的季节(第3/3页)

话飘荡在空气中,他瞧见除了还在咔嚓拍照片的吴若兰,其他两位女同学都盯着他。那目光,看得他心中咯噔一下,搞得他整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心惊肉跳。

拜托,二十一世纪是现代化的时代,他说这话又哪里错了?

这回发言的人还是陈敏佳:“你知道一台全自动的粉丝加工机要多少钱吗?”

姜杰本能地强调:“对,机器是贵,但是它需要的人力少,最后还是机器生产划算。”

陈敏佳真是压抑不住自己的嫌弃:“那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吗?因为中国人工便宜!用人工代替机器生产,可以节约大量的投入成本,抗风险能力也减少很多。”

啊,这人真是个赵括,纸上谈兵的典型。跟那些张嘴就来的领导还有所谓的专家一个德性,什么都拿外国的那套生搬硬套,真叫人连白眼都懒得翻。

姜杰瞠目结舌,想要辩白,说节约下来的劳动力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可就山村,有什么财富能让他们创造呢?挖矿吗?

旁边的刨粉丝的大婶立刻笑着强调:“不能比的,外面机器打的,哪里有手工做出来的粉丝好吃。待会儿你吃过就晓得了。”

郑明明微微抬起眼皮,平静地看了姜杰一眼:“这个厂的特色就是规范化生产的手工粉丝和粉条。”

既不是小作坊作业,也不是机器大规模生产,走的就是中小企业路线。

她伸手指旁边的库房:“那是冷库,你刚才看到的粉丝上冻了,就是冷库给冻的。”

看姜杰极力隐藏迷茫的神色,她又好心好意解释道,“和好的山芋淀粉经过打瓢成这种粉状直接下到开水里煮熟成粉丝,然后再经过冷水冷却,就可以出锅了。做粉丝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最关键的,就是上冻。上冻过的粉丝就能够成形,不粘连在一起。所以以前没有冷库的时候只有冬天能结冰的天气才能生产粉丝。其他季节都不行。有了冷库,以后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粉丝了。”

等大家离开粉丝厂,她才说完剩下的话:“这家厂有三十个工人,每人每个月开四百块钱的工资。这就意味着有三十个家庭可以在家门口获得固定收入。这样他们也不用背井离乡,远离家人身边去城里打工了。”

她没告诉姜杰的是,这也是为什么这家不起眼的粉丝加工厂能够获得县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补贴的真正原因。

这项补贴大概也是在城市日益严重的下岗工人再就业难与农村大量涌入城市的富余劳动力的矛盾背景下产生的。至于具体名目是什么,郑明明也搞不清楚。因为就连她妈在工厂登记之前都不知道还要这么个玩意儿。

嗐,大家不知道的专项补贴实在太多了,完全不稀奇。

要不是爸爸就在政府工作,还挖空了心思找政策扶持,找低息贷款,可能他也不知道有这个项目。

项目资金没人申请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不可能再回归国库。专项资金今年花不掉,明年预算就会砍掉,所以政府部门有个特色叫年底突击花钱。稀里糊涂各种瞎折腾,反正必须得把这笔钱花掉,纯糟蹋的事情太常见了。

陈老板一开始还有点儿心虚,感觉自己这样非农村自主投资还找各种政策扶持有点儿不要脸。她再深入研究了回政策,顿时心不慌气不喘感觉自己当初就是个傻子了。

这政策就是为了惠农啊。钱不用在她这种正经惠农产业上,也基本上没多少希望花在农业生产上,很可能被白糟蹋了。

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申请政策扶持?这粉丝厂办大了,不说吸纳更多的工人就业,就是整片山区的山芋都不愁销量。

多好的事啊,这才叫互惠互利。

郑明明深吸口气,招呼姜杰:“走吧,带你去看生态养猪场。”

姜杰的脚步却迟疑了,他抿了抿嘴巴才开口问女同学:“你为什么不赶我滚蛋?”

他都想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忍着了,分明她就是很看不上眼。

郑明明认真地看着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希望你能自己明白,我,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很忙。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所以——”她轻轻叹了口气,“不打扰别人的正经事是种美德,我相信你是君子,你有绅士风度。”

跟在后面的陈敏佳和吴若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地震的瞳孔。

为了甩开牛皮糖,郑明明真是豁出去了啊,这种睁眼说瞎话的话都能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