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被碾压的重生者(第2/3页)

陈凤霞惊讶:“修地铁了?真修了?”

司机催促她赶紧下去:“我的天,你好歹先问问啊。赶紧的,改坐17路,就在那边坐车。”

陈凤霞对这边地形不熟,还有些晕,到底那边是哪边。

幸亏她运气不错,迎头就走来了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哦,应该是初中生。

郑明明看到妈妈就高兴地挥手:“妈妈,你怎么来了?”

王月荣立刻伸手推她:“你就炫耀吧,你妈肯定是来接你的。”

陈敏佳也点头:“对啊,你问的完全是废话。”

哦,好羡慕嫉妒恨哦。就在市区当群众演员,郑明明的妈妈居然还要特地过来接她。就真的好不灯市口,灯市口的风格是“老子才没空管你!”。

陈凤霞看着女儿闪闪发亮的眼睛,到底没好意思当实话实说的老实人,就笑着点头:“妈妈到附近办事,就顺便过来看能不能接到你……们。”

呀,郑明明的妈妈实在太会说话了,竟然把大家都捎带上了。

一群初中生笑嘻嘻地过去坐17路公交车。他们有的是郑明明的小学同学,有的是初中同学,大家虽然不都在同一所学校上课了,但是因为住在一起,还有人在同一家培优班补习,所以孩子们并没有断了联系。

上了公交车之后,他们更是叽叽喳喳,一刻不停地诉说各自学校发生的各种好玩事。

郑明明和交好的女生讨论了《情书》里面的男藤井树是不是劈腿渣男,回过头发现妈妈正在发呆。她立刻下意识压低了声音。

妈妈好像在想问题,想得很认真呢。

这回陈老板又想过头了,领着好几个娃回自己家写作业。开了房门才反应过来,呀,她又忘了买菜。

郑明明立刻申请陪同:“妈妈,我跟你一块去吧。”

她问了下大家的意见:“你们要吃什么?”

在初步确定菜谱后,她掏出书包里的钱包,然后才将书包交给陈敏佳帮自己放进去,省的她再换一次鞋。

陈志强惊讶不已:“啊,你这是要亲自请我们吃饭吗?”

都动用零花钱了。

郑明明朝他抬了抬下巴:“你知道什么呀。赶紧写作业去吧,你下次再抄作业被逮到,你就完蛋了。”

她撂下狠话,抱着妈妈的胳膊往外面走,等上了小区大道,她才一本正经地跟妈妈强调:“妈妈,你不要跟我买一样的礼物啊。不然就没惊喜了。”

陈凤霞奇怪:“什么礼物?”

“当然是爸爸的生日礼物了。”郑明明惊讶,“你不是在想这个问题吗?”

陈凤霞哑然失笑:“你妈我自己生日都记不清,你还指望其他啊。大人想法跟你们不一样的,你妈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关心。”

郑明明撅起嘴巴:“再重要能重要过家人吗?”

“当然。”陈老板一本正经,“国家和人民。”

郑明明眼睛瞪大了,立刻指控:“你在抢爸爸作报告时的台词。”

陈凤霞一愣,哈哈大笑:“哎,要不怎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

郑明明只追着妈妈问:“那你在想什么啊。”

国家人民明显就是妈妈忽悠她的话。

陈凤霞本来没打算叫小孩子掺和这事,可是转念一想明明还能想到用下岗工人代替农民工担任外卖员;说不定这丫头在物流配送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呢。

她试探着说了自己现在犯愁的问题,就是花大钱建立物流配送点,到时候发挥不了功用,钱就打水漂了。

“我也想给他们再额外找事做,但是没想好具体能干什么。跟别的购物网站合作吧,大家发展方向不一样,物流要配送的区域也不同。人家走的是高大上路线,都是将国外的以及时髦的玩意输入进来,从上到下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我这边正好相反。”

没想到郑明明却满脸疑惑:“妈妈你为什么要重新建立配送点呢?供销社就有仓库啊。”

“啊?”陈凤霞没反应过来,“你是说?”

郑明明一本正经:“供销社不就是小院嚒,需要送外卖的时候送外卖,平常自己正常做生意啊。我们在涌泉县的时候,不是到村里收购过很多次东西吗?外公外婆都说以前村里有自己的代销代购点的。妈妈你既然要跟供销社全面合作,那还担心什么配送点的问题啊。”

陈凤霞彻底傻了,困扰了她一路的难题到了女儿这里就完全不是事了。

这娃,脑袋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啊。

郑明明莫名其妙:“我是妈妈生的啊。”

哎哟,真是贴心小棉袄。拍起你妈的马屁真是响亮。

陈凤霞立刻下定了决心。就是冲着这现成的网点,她也得跟全面跟供销社建立起合作来。

晚上郑国强没带小儿子回家。这家伙去秋游,回程的车上就睡着了,等自己去岳家接人,他睡得四仰八叉,压根就没醒过来的意思。

被忽略的老父亲只好将儿子拜托给岳父母,自己回来了。

他进房间瞧见妻子在台灯下奋笔疾书,不由得好笑:“哟,陈老板,你这是发愤图强啊。”

陈凤霞头都不抬:“嗯,我正在思考发财大计呢。”

郑国强好奇,凑过去看了眼:“互联网时代,供销社要如何生存并发展……网络销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你这是写论文呢?”

“不,写给供销总社的。”陈凤霞踌躇满志,“我准备跟基层供销社展开全面合作,全部的,所有的,我要让村村寨寨的农产品都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将千千万万的商品通过网络平台送到农民手上。”

她说的热血沸腾,很想倒杯水润润喉咙。

结果郑主任兜头一盆雪水倒在她脑袋上:“不可能,你这个绝对搞不起来。”

“喂喂喂,郑国强同志,我现在需要鼓励打气。”

县委干部摇头:“你需要的是有人拽你一把,别在天上飘。我就说一件事,真要是各个乡镇的供销社都这样了,你让大家卖什么农产品。咱们不谈远的,我们老家的乡镇有什么特色农产品不?”

陈凤霞耿直:“我们陈家庄的水芹以前很出名。”

“对,一方水土种一方菜。绿叶蔬菜这些不用说,我们都知道不方便保存,只能就近销售。其他的,农民卖什么挣钱,我们有数,卖稻子卖小麦,要不就是自家养鸡养鸭。前者没特色,哪里都有的东西,人家为什么要买?还从网上买。后者,就算想吃土鸡蛋,也没办法往远处送是不?洋鸡蛋,人家大型养鸡场不知道多少。”

郑国强残忍地点出事实,“绝大部分农产品都没有竞争力。你在鸿安镇和涌泉县能搞起来,前者是因为形成了产业化,后者是因为稀奇。到处都有的卖的东西,在眼下,搞网络销售,不具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