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都给我打工

陈老板要当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给人安排工作,可她的厂又没办起来,她上哪儿帮人找事做去?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充分发挥求职者的特长了。

这家的男主人是个货车司机。

八十年代在陈凤霞老家有个说法叫: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不换。

为什么?

因为在那个物流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当司机不仅可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拿到丰厚的薪酬,他们还能将私带本地便宜货去外地卖高价,并且将本地紧俏的物资带回来倒卖。这一进一出,简直堪称没本的买卖。

其中利润之丰厚,看看这家男主人跑了几年运输就能同人合伙买货车自己单干就能可见一斑了。

现在,他的腿是断了,他不能自己跑进跑出运输东西,但是可以有人替他做这个事啊。邮局的物流可在蓬勃发展中呢。他只要确定好订单,把东西拿进来卖就好。

闵老师家所在的小山村都需要从外面买东西,小春家还住乡里呢。好几万人口的市场,能卖的东西多了去。

陈凤霞看着面前的夫妻俩,丈夫坐在轮椅上,妻子伸手扶着轮椅,两人都满怀希冀地注视着自己。

“我在这边开个店,你俩负责打理。”

小春家所在的这排平房就临街,虽然不算最热闹的地方,但也是现成的门面。

陈老板比划给他们看:“靠门口的地方摆你们要卖的东西,在家里卖就好。至于进什么货,你们自己决定。我弄来电脑过来,拉上网线,你在网上看中了什么东西就下单,等人家给你发的货过来了,直接卖。至于怎么上网怎么网购,这个,闵老师你负责培训会他们。好好学,学不会那这份活就没了。如果你们干的好,我给你们俩一人开三百块的工资。要是利润高,我还可以发奖金。但要是你们瞎胡闹,不好好干,那我可管不了了。”

她目光落在男主人脸上,“你有残疾证吧,就用残疾证办手续,可以减免税收。”

男主人的脸腾的涨红了,结结巴巴地强调:“我,我不要。”

陈凤霞却拉下了脸:“我给你们发工资,税收也是我掏钱。有政策可以优惠,我为什么不享受。还有,后面会有记者过来采访,你们也必须得配合,别摆脸色给人看。乡里把你们树成典型的话,你们也要配合人家的工作。”

小春父亲的脸红得像是能往外滴血。他到底咬咬牙,没再吭声。

他的妻子明显要和软的多,立刻点头应下:“好的,没问题。谢谢老板,谢谢老板。”

她说话的时候,还不停地给陈凤霞鞠躬。

陈凤霞立刻侧身避开,又说了句:“好好干,后面我是要再这边开厂的,到时候如果需要的话,还要从这里发货。”

小春母亲赶紧点头:“好的,老板,我们一定好好做。”

陈凤霞这才满意,伸手招呼小春:“电脑过来需要时间,这两天你先跟闵老师好好学怎么上网怎么下单,等学会了你再教你爸妈。”

小春抿了抿嘴唇,垂着脑袋不吭声。她妈喊了她一声后,她才默默地回房换衣服拿笔记本。上课呢,她得做笔记。

陈凤霞估计爹妈还有话要叮嘱这姑娘,便主动留出了给人说话的空间。

“我们在外面等,你们自己忙。”

等到了街口,闵老师才忧心忡忡地发话:“那个,陈老板,给他家拉网线可能有点麻烦。”

供销社能装上电脑连上网线,是因为乡里看到了朗乡的甜头,走的是公家路线。

私人装电脑,估计全县都没这样的人家。邮局哪里会单独给户人家拉网线啊,人家肯定不想多这个事。

陈凤霞微笑:“放心吧,会装的,残疾人自力更生,利用网络信息高科技创业,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宣传典型。我相信乡政府不会愿意错过。”

小卢也清清嗓子,给闵老师下保证书:“没错,就按陈老板说的来,绝对没问题。嗐,我这么跟你说吧,每年为了树宣传典型,我们能抓秃脑袋。一个人的事迹不够典型,我们还得把其他人的事乾坤大挪移,转到他身上。像这样的典型,只要你们乡政府脑袋正常,就绝对不会错过。有了他,后面问上头要专项资金都有话说。”

要政策扶持啊。

看,我们乡的残疾人都响应国家号召搞电子商务了,那政策上是不是应该向我们倾斜,给人给钱给优惠,好让我们以此为榜样,推广到全乡脱贫致富?

闵老师到底不是混官场的,听了解释才恍然大悟,只对陈凤霞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佩服:“陈老板你真是走一步看三步。”

当时她说要给小春父母介绍工作时,他还心里打鼓,想一个没腿的人能干什么?去给人家看大门都不成。

谁知道她竟真想到了不用站起来的活。

陈凤霞笑了笑:“我也是在鸿安镇跟小谢她姐姐学的。”

闵老师还想再夸她两句,小春已经垂着头闷声不吭地过来了。

这姑娘似乎不爱跟人说话,到了他们面前也只是站住脚,没吱声。

陈凤霞并不勉强她,就点点头:“走吧。”

回去刚好赶上食堂开午饭。

陈老板索性将小春推给大女儿他们那桌,自己则主动去乡长的桌旁坐下。

因为乡长地方口音太重,所以闵老师充当了翻译的角色。他简单说了事情原委,正要强调小春父亲是个标杆式的典型人物时,乡长已经直接点头应下:“可以可以,没问题。”

于是闵老师酝酿了半天的情绪和组织了半天的语言全都没派上用场,只能机械地干翻译:“乡里会全力配合,邮局也会开通网线的。就是,那个种植油橄榄的事情要怎么说?”

一个人的事情好处理,一个寨子甚至一个乡的产业才是大头。

陈凤霞喝了口茶水,正色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最好先开辟出一百亩的荒地种植油橄榄试验,后面再根据生长情况扩大规模。成立一个合作社,专门打理这一百亩地。”

所谓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往十多年前数,分田到户后,陈家顿顿都吃上了大米饭。但是科技发展到现在,一户人家三五亩田的耕作方式就明显不够用了。形成不了规模,就没竞争优势。

所以在陈凤霞重生前,比方她老家,还在耕种的田地都是集体承包给种田大户的。她了解到的其他地方则已经有不少成立了合作社,种果树种蔬菜的都有,都在想办法依靠产量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陈凤霞也想这样做。几亩地小打小闹容易造成品质参差不齐,也不利于专家过来指导工作。大家合起伙来做事,形成流水作业,才能效率更高。

乡长能听懂普通话,闻声立刻点头:“可以,那个,要不要再多种些。这个油橄榄我了解过,两年绿山,三年挂果,五年丰产。再等五年后看成果,就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