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立储封王】(第2/2页)

曹冲踏着余晖往家里走,赶巧迎面碰上了吴质。

想到自己刚才还往吴质头上扣了锅,曹冲心里有点小惭愧,主动了吴质打了个招呼。

吴质见曹冲从曹丕府中出来,还一副吃撑了的模样,知晓他肯定刚在曹丕那儿蹭了顿饭。

对于他们兄弟之间的事,吴质已经不想说什么,也客客气气地与曹冲打了招呼便回家去。

曹冲继续踱步往回走,走出一段路后又忍不住和许六感慨:“这人啊,就不能干坏事,一旦干了次坏事,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大家都会觉得是他干的!”

吴质,就是个典型例子!

许六跟不上曹冲天马行空的思维,只得憨憨地一笑,勉强充当个合格的听众。

兄弟俩一起抨击过曹操两头挑拨的可耻行为,算是把话说开了。反正不管曹操作何打算,只要他不想去争,曹操也不能摁头让他上!

曹冲回到家,与荀意狠狠吐槽了老曹一番,表示这个爹真是不能要了!

荀意往左右看了看,见没人在旁伺候,才说道:“陛下到底是君父,你别在旁人面前这么说话。”

曹冲说道:“你又不是旁人。”

小夫妻俩说了一会话,曹冲就没心没肺地把这事儿搁下了。

倒是曹植隐隐察觉朝中风向不对,许多过去与他交好的人都不着痕迹地疏远起他来。

曹植没忍住秘密见了丁仪,丁仪让他稍安勿躁,等他去打探打探消息。

只是曹操问了一圈意见,却没问到丁仪头上。

大多数知道内情的人大多嘴巴又严实得很,压根没有私自与任何人提及过曹操曾问起立储人选的事,丁仪竟是打听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与曹植的焦虑不同,曹丕仍是有条不紊地完成手头的事,甚至比之从前更为认真和卖力。

曹操本来想看几天好戏再做决断,没想到朝中一派风平浪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至于曹丕和曹冲这两个小子,除了那天凑一起吃了顿饭之外,竟是再也没有别的动作!

曹操挺怀疑曹冲是不是给他二哥灌了什么迷汤,以至于他都明着说“立仓舒为太子”了,曹丕都没和他翻脸!

既然看不了好戏,曹操也没再拖延,干脆利落地叫人拟了几道旨意。

二月十五这天一早,曹操让人把年纪稍长的皇子都请进宫,不管有没有实职在身皆来参加这次大朝会。

所有人都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个个都早早出发,穿戴得整整齐齐前往召开大朝会的正殿。

平日里大伙在早朝前还会交头接耳地讨论几句,这天的气氛却与往常大不相同,谁都没敢窃窃私语,殿中一派肃穆,安静得落针可闻。

曹操很快让人宣读了旨意,先是针对后宫的封赏:卞夫人跟随自己多年,当为皇后;余下的环夫人等人,也按照子嗣上的贡献分别从妃位一直往下排。

旨意一出来,大伙都明白了:日后宫中最为显贵的当属卞皇后,而后便是环夫人。

曹操虽喜好美色,对后宫的封赐却是遵循“母凭子贵”的原则,没有因为贪图享乐就把年轻貌美的妃嫔给提上来。

听完曹操的安排,朝臣们觉得理所当然又不免有人暗暗惋惜:既然当上皇后的是卞夫人,看来他们在曹冲身上压的注算是打水漂了。

果然,曹操将后宫封赏了一遍,便叫人念出了最重要的一份旨意――

这份旨意先是花团锦簇地夸了曹丕一通,表示曹丕为太子的不二人选,故而将曹丕选为太子,择日祭告先祖!

不少人心里早有预感,所以亲耳听到这道旨意时倒是没太震惊。只曹植有些恍惚,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来上朝,听到的竟就是立曹丕为太子的旨意!

重头戏上完了,剩下的旨意也依次宣读下来,竟是给了已经成年的诸位皇子统一封王,命他们在太子受封之后便就藩。考虑到诸王年纪尚小,不足以掌治一方,是以地方上的事务将由朝廷派国相代为处理。

按照曹操的旨意,诸王其实没有实权,真正负责管治封地的仍是朝廷派去的国相。只不过在这些封王旨意中,有一道看起来比较特立独行――

封曹冲为丹阳王,国相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