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2/2页)

刘协道:“王莽是失败了,你可知道根源在哪里?朕在吴地推行分田改制成功了,你可知道这成功的根源又是什么?”

杨彪道:“王莽新政失败,原因诸多,历来说法不一,但他逆了地方豪强大族之意,强推政令,不会有好结果的。陛下在吴地行分田改制,是借着天时地利人和,有剿灭山越之事在前,调荆州兵马在侧,威压之下,才得成事。但臣一开始也就说了,吴地的成功,在剩下的十二州都是难以再现的。若陛下强令推行……”他闭了闭嘴,想到答应皇帝的事情,沉声道:“老臣既然答应了陛下,那么就算是走不通的路,也只得去走一走,撞得头破血流,给陛下瞧见了,您就明白了。但愿到时候,为时未晚。”他长长一叹,少年雄主,就是有这一样弊端,想行的新政,力排众议也要去做。可这偌大的国家,不是农户推着的独轮车,一旦动起来,再想停下来,可就千难万难了。

刘协仔细听了杨彪的担忧,一笑,自己解答了方才的问题,道:“文先你说的,既对也不对。要朕说来,正因为你没看透其中关窍,所以才会如此消极悲观。朕告诉你,王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改革,乃是自上而下的,但这样违背地方豪强大族利益的改革,又有谁敢去执行呢?空有好的政策,却没有执行的人员与手段,不就像是在空中建造楼阁一样吗?最后失败也就不奇怪了。而吴地之所以成功,固然有你说的这些天时地利的原因,可是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人和。吴地的改革,既是朕调兵自上而下强压推行,又是朕命人在吴地宣讲、百姓渴望有自己的田地耕种——他们既是受益人,又是执行人,这样的改革是一定会成功的。朕希望在接下来的十二州中,调兵自上而下的改革少一些,宣讲自下而上的改革多一些。朕相信,多则五年,少则三年,纷乱过后,一定会让文先你看到一个更加蓬勃昂然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