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我不是药神》(第2/2页)

之前李谦想的是15年左右把电影拍出来,正好那时候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医药品改革了,如果电影的出现,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反响,能够有推动作用,把这个时间加快一点,哪怕只有一年,也足够了,足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家庭。

李谦就一直想这个事,也在网上查找了很多资料,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实国内已经有一部分人在吃印度格列卫了,有些人就专门做代购的。

并且,根据法律,销售假药只要不对人造成危害,并不犯法。

不过这些细节不是问题,男主角的行为,应该可以构成走私罪。

这个东西还得去咨询专业的律师,到底算不算走私。

不过,最大的发现不是这个,而是李谦这半个月里,看过太多的白血病人的状况了,看的人压抑。

从四五岁小孩和六七十岁老人,男女都有,一个个家庭被拖垮,一个个孩子被抛弃。

知道的越多,越难受。

既然要拍,何必要等到14年呢,李谦就决定,事不宜迟,今年就拍了。

不管政府态度如何,不管有没有用,李谦就是要拍。

这也是为什么,他突然那么高调的原因。

想要凭借一部电影,改变社会现状,无疑是难如登天。

唯一的可能,只有电影的影响力空前强大,让全社会所有不分职业、年龄、学历、阶层的人都知道这部电影,并且因它而感动、为之而发声,才有一丝可能。

虽然票房不是绝对的,但是没有票房就没有人看,没有人看,电影拍的再好,也形成不了社会现象,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同一部电影,一亿票房和五亿票房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

而对现在的电影市场而言,要让一部电影达到史无前例的空前影响力,只有拿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之一了。

但是,明显不可能。

退而求其次,打破《阿凡达》的票房纪录,超过13亿票房,电影又足够打动人,绝对能造成整个社会的轰动。

至于之后,有没有用,政府看不看得到,李谦就无能为力了。

但是,他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也不辜负影迷们年复一年对他的支持,回馈社会。

高调是必须的,李谦也不怕引来反感和争议,有之前四部电影的成绩在这里,这些争议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增加电影的话题就够了。

在家里这五天,李谦断绝了所有和外界的联系,重新在脑海里把电影过了几遍,结合如今的社会现状,差不多把整部电影理清了,也把电影的文学剧本写了出来。

写的很快,原版电影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李谦,都挑不出什么毛病,足够经典,而且这半个多月都在想这部电影呢。

《我不是药神》。

最后,为文学剧本封面写上了标题,李谦没有多耽搁,便出门了。

他得去见一见韩三坪,让韩三坪介绍自己去见一见光电的头头。

电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拍,给不给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