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更合一】 纵有万担……(第3/5页)

盛言楚赶忙伸手去接,一不小心五指捏住帽沿上华宓君的手,盛言楚就跟被开水烫到似的,一惊一乍的往后连连小退了好几步。

“我,我先去前边了。”弯腰作揖一拜,盛言楚傻乎乎地说不出其他的话,结巴道,“等、等得了空,我再去府上看望李老大人。”

说完就匆匆地往园外走。

华宓君皙白皮肤擦出菡萏色,精致的眉眼笑容不减,抬手摸了摸发中并蒂的两朵花,悠哒哒地转了一圈后,华宓君期盼地望向小姐妹。

“婉姐儿,好看吗?”

“好看。”李婉抿嘴而笑,“人比花娇。”

-

一口气从杏林跑出来后,盛言楚发冠被树枝扯得有些歪,肩上亦落了薄薄一层杏花,待会下了瑶山他还要跟着吏部官员去拿翰林院修撰的朝服,这样的打扮属实不妥当。

举目遥望一番,盛言楚拔腿就往西侧小池塘边走。

蹲下身,盛言楚将水面漂浮的花撇掉,就着清水,他将冠子取下重新束发。

“哟——”

身后响起一声戏谑:“这是去哪野了,又是束发又是整衣。”

盛言楚从水面捞起一捧湿漉漉的杏花往应玉衡身上砸,没好气地道:“你也是过来笑话我的?”

应玉衡躲开湿花,将盛言楚放在地上的帽子捡起来转着玩,轻笑道:“你躲这里有什么用,裘小兄弟一声吼,连皇上都听到了,还派人过来问。”

“问什么?”盛言楚甩了甩指尖水珠。

应玉衡拨着帽沿打发时间,闻言挑眉:“还能问什么?金銮殿你说你不好娶妻,如今转身就来瑶山寺求姻缘,这事刚闹开后,不少百姓还可怜你,说让皇上给你赐一门如意亲事,皇上被问得哑口无言,总不能将你要过继嫡子的事说出去吧?”

说着,应玉衡一脸八卦的凑过来:“盛贤弟,你跟我说句实话可成?你到底有没有心仪的女子?若有,直接让皇上赐婚不就成了?何须让皇上不好做人,你这边又偷偷摸摸地求签解姻缘?”

听到这话,盛言楚起身一个脚滑差点跌落水里。

应玉衡忙递手,笑得耐人寻味:“得,就你这心虚样,八成是被我说中了。”

盛言楚拍掉应玉衡的手,眼神幽怨地睨着应玉衡:“我来这取签求姻缘,自然是因为月老线还没缠我的脚——”

话还未落,大树后边传来稀稀疏疏的笑声。

“我就说叭,盛大人断不可能有心上人!”

“这般频繁的求姻缘签,想来是心里痒痒…”

“去你的,翻年就十七了还没女人像话吗?”

“嘿嘿,搁盛大人身上就像话…”

躲在树后边探头探脑的赫然是尾随而来的新科进士们,盛言楚听到这边碎语脸瞬间黑的能降雨。

李兰恪将应玉衡把玩的帽子拿过来,一看,见上面簪着的花不见了,顿时一乐:“盛贤弟出去一趟花怎没了?”

见到取笑他的罪魁祸首,盛言楚一把抢过帽子端端正正的戴好。

凑近李兰恪,盛言楚忽起了坏心思,压低嗓音语气风流:“李兄问我簪得花去了哪?哼,何不回家看看?”

李兰恪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了,古怪地盯着盛言楚看了会,忽如狮子炸毛后猛地往已经远去的盛言楚那边跑。

“你个小兔崽子!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

踏青结束后,老皇帝的仪仗很快就回了皇宫,而新科进士们受公孙谷的盛邀,继续乐陶陶的往白花楼方向走。

盛言楚一甲三人这次没空相陪了,他们仨得去吏部报道。

一路上,李兰恪嚼齿穿龈的瞪着盛言楚的背影看。

应玉衡扭头正好看到李兰恪那张铁青的脸,落后几步关切道:“李兄这是怎么了?”

边说边抬眸顺着李兰恪的目光望过去,笑了笑:“你便是痴看也不能在盛贤弟身上看出一朵花啊?”

李兰恪没好奇的将嘴里叼着的杏花牙吐出来,似笑非笑道:“若是能看出一朵花倒好,怕就怕这花去了什么不该去的人头上!”

应玉衡听得一头雾水,跑去问盛言楚:“李兄来来回回地说花,可是你惹了他?”

盛言楚眯着眼耸耸肩,表示不知情。

应玉衡:“……”你这幅样子一看就知道好伐?

-

三人沿着玄武大街走到底,终于来到六部的大佬所在地——吏部。

吏部除了管官员升降调动,其实还主持科考,最为著名的旗下部门就是考功司。

一进考功司,盛言楚立于廊下都能闻到浓郁的笔墨气味,来往穿梭在游廊上的主事们皆双手环抱着一堆书卷,见到盛言楚一行人,其中一个主事冲屋里喊了声:“秦大人,新科鼎甲三人过来了——”

喊完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来得及给盛言楚,只顾咬着牙抱着沉重的书卷跑进屋。

不止这一人来去匆匆,几乎每个人都忙得没空搭理突然出现在考功司的三人。

这时,右侧门吱呀一声响。

盛言楚闻声望去,只见一个青年人疲倦的从屋内走了出来,嘴角留有淡淡黑色墨迹,腰间还插着一支毛笔。

见到三人,秦庭追强撑着精力,堆起笑容朝三人作揖:“想来三位就是今年鼎甲了,随本官来吧。”

秦庭追身上领得职为正五品的吏部郎中兼考功司正主事,是俞庚那一届的二甲进士,当年朝考进翰林院后,秦庭追就娶了京城世家阮家的庶女,原本阮家想将庶女嫁给俞庚这个状元郎,可惜俞庚没瞧上,阮家只能作罢。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十公主当街抢婚抢得就是秦庭追,而使容妃娘娘被禁足的昭泉宫新娘娘正是阮家女。

“衣冠等物,本官已经着人包好。”

秦庭追的声音有些沙哑,以盛言楚推测应该是熬夜熬出来的。

趁着应玉衡清点要物,盛言楚抬眸扫了一眼屋子,屋子里全是一摞一摞的书卷,连地上都散着卷宗,桌上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折子累得比人还高。

秦庭追从杂乱无章的桌子上准确地抽出三张文书:“三位若没旁的事,就在这上边落印吧。”

“落印?”应玉衡愣了愣,“秦大人,我那印太大没带过来……”也没说要带印章过来领朝服啊。

李兰恪腰间倒是挂了一串的东西,有禁步,有玉扇,有长萧…就是没有印章。

京城读书人圈中有一段时间极为风靡在腰间佩戴印章,只不过后来人人都效仿就失去了文人那股味道,故而读书人便不再往腰间别印章络子了。

秦庭追当官多年习惯了用印章做官职信令,一时没料到这点,正欲改口说签字时,盛言楚声音插过来:“秦大人,下官带了。”

盛言楚拔掉印章上的小盖子,沾了沾朱红印章油后用力的摁到文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