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三章合一】 卖对联,培……(第4/5页)

盛言楚弹弹肩膀上的碎雪花,一脸神秘道:“走走走,进去说。”

……

“什么?”赵蜀嘴巴惊得合不拢,“我写得都卖完了?”

盛言楚将冰凉的手搭在火盆边上取暖,含笑点头:“赵兄若不着急回去办年货,可以再写一些。表哥也是,刚宁狗儿跟我说,他们那边卖得也差不多了,你们抓紧再写一点出来,等会他们跑城外乡镇上卖去。”

这两人字迹挺不错,出了城就可以不用顾及赵教谕等人的面子,届时有人问起,直接将两人的大名报上皆可,不认识两人也没关系,只要知道是赵秀才和程童生写得就成。

有秀才和童生名头撑场子,保准卖得好!

赵蜀遗憾的叹气:“早知道就让梁童生迟些回去了…”

盛言楚这才发现梁杭云不在:“他回家了?”

“回去了。”

程以贵将记对联的账本拿了出来,道,“我先支了二两银子给他,外头风雪愈大,他不早点回家不成,明天就腊月二十九了,梁家还有一大家子等着他回去呢。”

梁杭云家中全是女眷,都等着梁杭云拿卖对联的银子回家过个好年。

“那我帮你们写一个。”盛言楚挽起衣袖,道,“左右我这两日看乡试题看得有些疲乏,索性写写对子放松放松。”

说干就干,三人不着急下笔,而是边在脑海里琢磨对子边裁剪红纸。等宁狗儿和盛允南等人卖光光回来拿货时,几人奋笔疾书又写了三百来对。

写大毛笔字废手,为了不伤手,盛言楚提出写几幅就拿热毛巾热敷一下手腕,别为了挣点银子将读书人最为珍贵的手给弄废了。

赵蜀和程以贵学着盛言楚的模样,写一会就停一下敷敷手腕,可这样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等宁狗儿再次从城外归来时,三人才写了不到两百副。

宁狗儿只能在旁边等,边等边将外边的消息说给盛言楚听。

“……一听对子是县学书生所写,那些人就跟发了疯似的跑来买,还问我哪个是秀才写的,哪个是童生写的……”

平民百姓喜欢将秀才或者举人老人写得字收藏起来,待日后那秀才或举人高中进士,那他们手中的对联可就值钱了。

“你咋跟他们说的?”做为唯二的童生,程以贵不得不问一嘴。

宁狗儿嘿嘿笑:“我字认得不多,我哪分得清那些对联是谁写得,但凡有人拉着我问,我全报了楚哥儿的名字。”

“什么?”盛言楚反手指向自己,“你没事报我名字做什么?”

“你是咱们静绥的大人物啊,”宁狗儿义正言辞道,“赵秀才和程童生还有梁童生的名字不好说,说了会被他们大嘴巴子传出去,届时赵教谕找他们算账,说楚哥儿的正正好,赵教谕不敢得罪楚哥儿……”

赵蜀好笑的觑了眼宁狗儿,随手将写好的对联摊在地上晾干:“每个人的字迹都不一样,你瞎咧咧老百姓竟也信?”

“为什么不信?”宁狗儿反问,“他们都是睁眼瞎,认不得几个字。”

“那也不能骗他们。”盛言楚搁下笔,叹气道:“待会过去的时候你多送他们一些福字,可别叫贫苦老百姓吃了亏。”

宁狗儿点点头。

宁狗儿第四趟回来取对子后,盛言楚将手中毛笔往桌上一扔,揉揉发酸的眼睛,对同样疲倦的赵、程二人道:“今天写得够多了,剩下的红纸明天再写吧。”

外边暮色渐渐笼罩过来,盛允南跑两趟后就被盛言楚拦在了家中。

赵教谕大概听说了盛允南等人卖对联的事,为了不起冲突,盛言楚便停了城中对联的生意,开始转战郊外,而初来乍到的盛允南对郊外一点都熟悉,只好呆在盛家帮着剪红纸。

盛言楚一说今天不写了,盛允南忙放下剪刀跑过来给盛言楚揉肩。

赵蜀羡慕的不得了,暗暗决定等过了年他也要挑个机灵的书童放身边。

见盛言楚歪在那眯着眼打盹,赵蜀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便道:“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楚哥儿你上午写了一上午的乡试题,这会子又劳心劳力帮我们出对子,若是累了就去睡会?明天我跟程童生两人将剩下的红纸写完应该不成问题。”

盛言楚睁开眼笑说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表哥,你的账可算出来了?”宁狗子是他喊来的,他得给宁狗儿分红。

程以贵跺了剁站久了的腿,翻开账本:“今天咱们一共写了将近千副对子,福字也写了不少,刨除免费送人的,拢共赚了应该有十二两多一些……还有一些散开的铜板我没记上。”

盛允南和宁狗儿将剩下的铜板用线穿起来,数了会道:“一共四吊。”

也就是说,今天一天几个人忙里忙外写对联卖对联赚了十二两零四百文。

按照早前说好的比例,宁狗儿三兄弟拿走一两,盛允南能得三百文,但这孩子红着脸非说不要,程以贵就将这钱扔给了盛言楚,剩余的十一两程以贵四个写对联的分,一人二两多。

盛言楚是半道加进来的,见赵蜀拿了二两多的银子给他,顿时起身推脱:“使不得使不得——”

赵蜀才不管盛言楚要不要,将银子丢下后就跑出了盛家小院。

-

腊月二十九,赵蜀程以贵等人又来盛家继续写对子,这回程春娘也加入了进来。

“马上就要过年,码头上的跑商还有船都少了很多,我索性将铺子给关了。”程春娘笑着凑过来,“听宁狗儿说你们昨天赚了好几两,也不知道这样好的生意能不能带带我?”

“这……”程以贵有些不知所措,“姑姑,你又不会写,咋带你?”

总不能让你跟着宁狗儿去外边叫卖吧?

程春娘给几个少年抓了一大把炒至焦香的冬瓜子,看了眼桌上红纸黑字的对联,抿唇笑了笑:“对子我的确写不出来,但我会剪窗花。”

“窗花?”赵蜀讶然出声,拍拍脑袋道:“这玩意我们怎么没想到?”

窗花可是个好东西,只不过懂这行的人少,能剪出漂亮窗花的人更少。

就这样,程春娘拿着剪刀加入了少年队,程春娘手巧,剪刀在红纸上上上下下动了几圈就剪出了栩栩如生的鱼虫鸟兽,可把一众少年惊呆了。

上午几人奋力拼搏,下午宁狗儿和盛允南赶着牛车出城,因有奇巧的窗花在,几人卖得比闻讯赶来的赵教谕等人要好很多。

年三十当天,对联当然不能再写了,谁家年三十还没贴对联?

这天程春娘做了满满一大桌的菜,今年家里添了盛允南,母子俩终于不用再过冷清的大年。

席上,程春娘做了一道冬日里罕见的荔枝炖蛋,盛允南一见到荔枝,一双眼睛瞪得都快有荔枝那么圆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