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清穿之风雨同治(02)(第2/3页)

慈禧太后不落下风的接嘴:“当姐姐和妹妹一起才是。”

“朕今年五岁半啊,已经过了喝奶奶的年龄了,不需要两位皇额娘的照顾。”

季言之捂着婴儿肥,看起来异常圆润的脸蛋儿,那甜甜的小奶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

季言之很认真的继续说话道:“而且朕觉得被额娘们宠溺着长大的皇帝最不容易成才,朕可是决定成为高祖皇帝那样的人物。所以…哎,只可惜儿臣身为一国之君怕是不能常常承欢于两位皇额娘膝下了。”

慈禧太后:“……”

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突然噗嗤一笑,“皇帝真是越来越伶牙俐齿了。不过这话说得也对,皇帝年龄这么小就承担了一国之君的责任,万事不可操之过急且事事谨慎。”

说道这儿,慈安太后话锋一转,却是慈禧太后接着问:“众位爱卿以为何?”

“两位皇太后娘娘高见,万岁爷高见。”

在场的王公大臣异口同声的道,最先询问怎么宴席上怎么多半是荤腥,莫非是忘了咸丰帝新丧的事情就被抛之脑后。

不过鉴于季言之并不想就这么放明显不将他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急急忙忙就想讨好两宫太后的文武百官们以及,是家奴却比硕鼠还要厉害的内务府包衣奴才一马,所以干脆仗着自己年龄小的优势,估计装作不经意的旧事重提,让这次的赐宴虎头蛇尾的结束。

席宴过后,季言之蹦蹦跳跳,显得十分快活的回到了干清宫。期间,慈禧太后不是没有打着生母的名义,明着关心季言之一个人住到干清宫习不习惯,实则探寻季言之今儿为什么会说这么一通鬼话,让她在与慈安太后的言语交锋之中落了下风。

季言之又不是真五岁半,情绪管理早就做得滴水不漏,即便慈禧太后已经成长到后期像历史上那个翻手覆云的慈禧一样将整个国家玩弄于鼓掌之间,也不可能看出季言之有什么不妥。

何况现在的慈禧太后才刚刚经历了‘丧夫’,还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丧夫丧子,最终过继而来继承皇位的光绪、溥仪也都懦弱无能,不知道该怎么着处理国家大事,只能自己大包大揽的老佛爷。

现在的她,心机城府是有,但对上千万年狐狸成了精的季言之真的不够看。想从季言之那儿套话,季言之心情好时或许会说些似是而非,让人分不清真假的话语,而心情不好的时候,谎话说得眼睛都不眨简直称得上小儿科。

而且最为高兴的是,慈禧太后为了表明自己是慈母,居然亲自给季言之倒了一杯茶水。为了表明自己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季言之肯定要回敬慈禧太后一杯茶水。

于是就这么着,季言之根本没废多大的功夫,就让慈禧吃了无色无味,遇水就化的虚弱药丸。整个人的身体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走向衰败,却丝毫查不出原因所在。

效果虽说来得慢,大概要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能够见到成效,但这真的是季言之顾念血脉亲情所能做到的善良。

毕竟依着季言之的手段,想要慈禧太后死,真的不要太轻易。毕竟他现在才五岁半,可正因为这个年龄,任谁都不会将慈禧太后的死与他联系到一起。

不过如今这个样子其实还好,最起码也算全了原主爱新觉罗·载淳与慈禧太后的一腔母子情谊。焉知原主爱新觉罗·载淳自己吓自己,最终把自己给吓死了,没有不能杀生母给生父报仇的原因。

所以啊,慈禧太后吃了虚弱药丸,慢慢变得虚弱,精神体力不济到连干涉自己一言一行干涉朝政的时间都没有就好。

抱着这样子的念头,季言之蹦蹦跳跳的回到干清宫后,特别欢快的以小孩子饿得快为由,让小王公公吩咐小厨房的人,给他煮了一碗素面。然后便换下身上明黄色的龙袍,简单沐浴过后换上一件品香色绣着银色龙纹的常服,一脚踏在铺有细软的软塌上,开始翻阅一本外书页写着三字经,内里却是清史的书籍。

现在是同治元年,也就是公元1862年。一月三十的今天,他正式登基为帝。而早在一月七日这天,咸丰帝灵柩出京运往皇陵的时候,太平军第二次进军上海。

仅仅过了两日,太平军领将李世贤部攻占景宁县城,据守10日后撤离。同年五月的时候,李世贤部曲会合温州金钱会起义军再克县城,驻守3日。

这是内患,而外患——

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分别和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了包括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在内的《北京条约》。

按照《北京条约规定》,英、法、美、俄等国可在华夏建立驻华公使馆。而英、法、美、俄等国第一批驻华公使馆则设在东交民巷一带。

认真说起来,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间互换使团本为正常之事,但因为前后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两次割地赔款,已经将华夏往半殖民地国家过渡。

这样子情况下建立的公使馆,配合开放的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等条约内容,其目的和作用,用美国公使伯驾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驾驭”清政府,来到它的身边,使它“变得驯顺多了”。

这就是外患,因为各国公使馆的陆续建立,各国自称征服者,野心勃勃的酝酿着在华侵略,以期让华夏如印度等国彻彻底底的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啊,他妈的。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卡在爱新觉罗·载淳登基为帝的时候。’

季言之合上书籍,在小王公公端着一碗刚刚做好,正冒着热气的素面走进来的时候,瞬间将书本置换。

因为季言之今儿的一席话,素面真的是素面。银丝面,香油,鸡蛋外加几颗一看就是产自暖棚的小白菜,混合到一起,味道倒是极好。不一会儿的功夫,季言之就把一碗银丝面吸溜下肚。

“出去吧,朕要看会儿书。”

即便还没有到上书房读书的年龄就继承了皇位,但因为是咸丰帝唯一儿子的关系,季言之,不,是原主爱新觉罗·载淳享受过由皇帝爹亲自启蒙,亲自手把手教导读书,本身是认识很多汉字以及满文的。

何况‘三字经’,小王公公小心翼翼的瞄了一眼,三字经的内容那么简单,万岁爷的字应该是认全了的。所以小王公公就没开腔,只是给季言之奉了一杯茶水,就乖觉的退到了殿外守着。

季言之瞬间就把书的内容给置换了。

季言之继续看着,思绪却开始飘散。既然这个时间段来到了此方以清为主的平行位面,年龄受限,他只能慢慢来,先肃清内患,再慢慢来收拾想要瓜分华夏的所谓列国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