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高校联盟计划(第2/2页)

这部分的话题,倒是需要更多的的时间来探究了。

整个邺城如今的主要目标还是发展建设,要将邺城的商业属性捡回来,经济能够推动发展,发展能够带来实力,而经济本身还需要更多的内容和元素来激活。

其中女校也只不过是陈琛计划之中的一环而已。

另一个男校,也是必须要做好准备的。

陈琛的想法从来都不是会被局限在一城一地,他想要做的,是高校联盟计划。

虽然说高校联盟这种所谓的联盟只是一个名头而已,毕竟在这个时代,所有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院书院都是要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安心,但是这也表明了陈琛的决心。

将教育更加大力度地推广下去。

像如今并州境内的教育已经开始提升了一个档次,刘备开始真正在教育上影响并州到现在也有五年之久,太行书院第一批十七八岁的学子已经新鲜出炉,到了刘备集团中各个地方的一线开始了他们的实践之旅。

这些孩子在这些实践之旅中能够将自己在太行书院之中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的话,基本上都能够带来超越其他普通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而表现优秀的人自然就有机会参加到每一年组织起来的初级遴选制度中,通过了考核的,就能够成为候补官员,而在这个发展的重要时期,候补官员基本上都是能够在半年的时间内安排上任的。

因为刘备集团现在虽然人才无数,但是陈琛所制定的框架太过于详细,想要让整个社会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那本身需要的体制是极为庞大的,哪怕是现在只是将绝大多数工作都模糊归类,由顶层更拥有智慧的人承担更多责任和工作,并且暂时搁置一些短期作用没有那么大的事业。

在官员人手上,还是出现了短缺的情况。

说实话,陈琛还有很多想要建立的部门没有建立呢。

甚至还有一些体系,本身就是包含了许多的部门的。

比如未来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影响的就是社会法制的问题,倒是只能先安排满宠他们把大概的责任都先承担了,等到人力物力都充裕起来,经济发展也更好了,再将他们的部门拆分成机构,再增加更多的属性机构,塑造更加完整的法律体系。

像法律这样的板块体系,可不止一个。

只能说,陈琛这就是在仗着年轻的优势,想要跨越千年,将社会的发展进行一种变相的大提速,只不过这种提速更多是对于框架的搭建,帮助世人缩短了一些路途,少走一些弯路。

也算是给世人一种直观的感受,视野的开阔。

而在他这种社会框架的搭建、拼装过程中。

最为基础的倚仗,就是这种高校联盟计划,也就是说,教育才是陈琛最大的倚仗。

其实原本他是没想要搞这么大的,只不过是他发现这个世界的人们在经受了这种不同力量体系的滋养之后,他们的思维灵活程度应该都超过了平行世界中同一时期的人。

比如陈琛自己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二十年,也明白自己的智慧和前世想必,简直是天壤之别,要是现在的自己回到那个时空,或许成为新时代的陈因斯坦也不是什么问题,再加上职牌的推动,那就更不一样了。

果然世界观念还是会存在局限性。

这也是为什么在东汉末期,很多物品的发展速度比原定速度还要快,陈琛有时候见到了还会震惊一下,例如纸。

高校联盟的初期基本模式,陈琛还是打算仿照太行书院的建立一样。

在核心地区规划出一片土地,至少也要是乡镇级别的土地,专门用来搭建这座书院。

而基本上这座书院就是这个州的代表性书院,例如太行书院未来可能会更名为并州书院,而在冀州要搭建的这个新书院,就会取名为冀州书院。在未来,大汉每个州府,都要拥有自己的书院,这将会代表每个州府的教育水平。

而模式还是按照太行书院那般,收的学生也是从小到大,要求在六年时间内学习好足够的基础知识,这是基础教育,在完成了这部分基础教育之后,可以选择继续在书院之中深造,还是直接出来,像是那太行书院的第一批完全培养学子一般,进入一线实践。

其实就像是现代,选择成为研究生,还是成为公务员而已。

和工作不同,太行书院出来的那一批学子,那一毕业安排出来的都是一线公务员,遴选制度是给他们一个升迁途径。

所以在初期阶段,作为每个州府核心的书院,收取学生还是只能按照考核竞争的模式。

虽然这样会让世家子弟在初期拥有极大的优势,但是还是给了寒门子弟一个机会,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刘备集团奇怪的人才紧缺问题。

在之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继续在各个郡县开设分院,并且打通分院向总院的人才输送通道和完整模式,让教育可以真正地推广到整个大汉民间。

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引领教育发展,高校计划就是为此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