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迷路的青年,拉长的世界(第3/3页)

每一艘蠕虫三型的前端,都顶着一层伞状的护盾,将沿途的宇宙粒子或吸收,或分解。

十八面伞状护盾交叠在一起,将后方的尸骸星球护住。

但这种保护并不够彻底。

依然有无数的粒子诡异的“凭空”浮现在尸骸星球前进的道路上,狠狠的撞击着尸骸星球。

星球的正面表层正在这剧烈的碰撞下泛起刺眼的光芒。

在宇宙里,实能的总量其实区域恒定,不断于三重空间的缝隙里诞生,再泯灭。

这些极其微小的实能颗粒蕴藏的能量等级远低于夸克、弦波。

平常的物体运动时,根本感知不到实能颗粒的存在,因为凭空诞生的实能颗粒存在的时间太短。

当物体撞上去时,还没来得及发生动能交换,这实能颗粒便已经泯灭消失。

但当物质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便会表现出明显的碰撞特征。

其实人类早在二十世纪时,便已经找到了实能颗粒存在的证据——真空光速的上限。

正是实能颗粒与光的碰撞,将光的速度限制到每秒三十万公里。

在液体或者玻璃等透光物质中,由于实能聚集成团的大型颗粒密度提升,于虚无中诞生的实能颗粒密度增大,进一步限制了光速。

如果没有实能颗粒的阻挡,在绝对真空中,光速的理论上限应该是无限大。

但实能颗粒的冲击并不是对尸骸星球造成最大伤害的东西。

真正的杀手,是原三维空间和速度的相互作用。

原本球状的尸骸星球被速度强行拉长了,仿佛一颗带状流星。

原始基因研究所位于尸骸星球的后端,并不会受到实能颗粒的撞击。

研究所的外壳材质也能抵御前方散发过来的高温。

此时,本来是圆盘形状的研究所,却变成了子弹型。

如果有一名拥有透视眼的旁观者从旁边观察研究所,便会发现里面的人都变成了被拉长的“面条人”,仪器设备同样也发生了明显形变,整个画面酷似将宽高比4:3的图片强行拉长成100:3。

但是,研究所里的人却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