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真·一切尽在掌握(第2/3页)

大约一分钟后,大型复合扫描仪启动成功,先利用量子纠缠效应建立了一个相对粗略的信息建模。

917号指挥室上的人看到了相隔90亿公里外的画面。

球型战舰。

以及……一个人影。

双方保持两百万公里的距离隔空对峙着,相对而立。

“嗯?人?什么情况?这人是谁?除了我们,还有逃生战士单独出现在这边吗?”

经验丰富的老舰长也看傻了眼。

他从军一百七十年,从基层士兵一直干到了旗舰舰长,然后光荣引退,并成为这艘逃生舰的负责人。

无论是传统的制式装备,又或是实验型的尖端装备,他都见识过,甚至连几百年前的银河甲以及更多传统老式装备,他甚至亲自感受。

他也曾经是单兵装甲的推崇者,只可惜事实证明单兵甲的性价比很低,不如集群战机。

在超大范围的太空战场里,制式战机集群的协同作战更默契,更有体系,并且制式战机的批量制造更容易,对尖端材料的消耗也更少。

可以进行简单换算,制造一个满足需求的单兵甲,需要消耗的稀有资源足够制造十架战机。

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拔高,人类对超高机动科技的掌握越深入,如果真要匹配科技水平制造出单兵甲,那单兵甲操作员在参战时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操作难度太高,对士兵的综合素养需求又太高。

培养出一名精英单兵战士需要消耗的资源,是普通战士的上千倍。

有天赋成为单兵战士的人,更是要万里挑一,亿里挑一。

因此,单一星区很难培养出成规模与建制的单兵兵团。

这条时间线里的人类的确比以前更强,基因唤醒度更高,如果把第九条时间线里的战士放到第八条时间线中,那可以满天满地都是银河战士。

但是,不同的科技背景又同样会孕育出不同等级的军事科技。

当年的银河战丸的确是人类的核心装备,但战斗力甚至未必及得上这条时间线里的一架普通战机,打都打不穿,再花里胡哨也没意义。

又不可能让更强的战士降低自己的水平去匹配过时的装备。

另外,对于那些顶级战士,与其让他成为一名单兵甲战士,不如让他操控特种战机,成为可以与他协调匹配的战机阵列的箭头人物。

在多方面原因主导下,这条时间线里的人类文明完成自行演化,走了另一条路,单兵战甲最终没能成为主要作战理念,目前各大星系中只有少量实验机型,但不成气候。

老舰长见过不少战甲,但从未见过区区一个高三米的单兵装甲就能与球形战舰形成对峙的。

他想都没想过。

老舰长决定同步调取智脑数据库,查询信息,同时也将自己看到的画面上报给了帝国最高指挥部。

这下迷惘的不只是他这些人了,而是变成了晨风帝国最高指挥部中的几万号人。

大家贼迷惘。

此时陈锋并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已被投放到整个晨风帝国的智脑中枢里,他正在快速完成战前分析。

陈锋发现,球型战舰的作战方略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以前那样见面就一波流平A上高地,显得小心谨慎许多。

敌舰抵达后,反而只远远的虚悬着,相距很远,并且球舰表层的曲率反应从未止歇,表明球舰其实可以随时进入折跃状态以快速逃离。

这倒不奇怪。

球舰毕竟没有棱舰那样可怕的无敌防护能力。

球舰与棱舰不同,毕竟是“游艇”,主要功能不是作战。

就像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游艇碰到二战时的武装登陆艇,那一样得抓瞎。

但你要说谁的科技含量高,肯定二十一世纪游艇高。

可当双方差距没那么大时,科技含量就不等于绝对的战斗力了。

这次人类的科技水平又进展极大。

如果球舰真傻乎乎的靠近过来,别说自己了,怕是一架普通战机的机炮就有机会打穿球舰表层的防护。

一些具备较强军事实力的大型逃生舰更已有正面击溃球型战舰的能力。

百年过去了,球舰还安然无恙,那必然只能因为球舰里的苍蝇眼改变了作战思路。

陈锋刚刚单人独力摧毁一架刀锋螂,只要球舰里的指挥官有脑子,也不会真把他当成白给的大白菜。

不过,敌人既然来了,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大约等了不足一分钟,球舰终于采取了行动。

浓浓的迷雾护盾下,一个又一个陈锋十分熟悉的作战单位陆续飘将出来。

陈锋这边晃眼一瞧,倒是有种自己才是大反派的错觉。

中大型作战单位有四十九个刀锋螂、百万八足甲虫、两千万蜻蜓战机。

比起陈锋曾经熟悉的球型战舰,这次对方从一开始就准备了大量的兵力,大约是由于需要保持对人类逃生舰的狩猎行动强度。

除了这些陈锋熟悉的老三样之外,战场信息系统中还检索到一些体型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蚊虫类作战单位,以及形态酷似乌龟的微小型作战单位,数量更庞大。

四十九个刀锋螂率先往陈锋的方向靠拢过来,只用了两次短程折跃。

这四十九个刀锋螂分别落位在陈锋身周上下左右,包拢成一个球形。

眨眼后,陈锋便落入了重重包围。

在刀锋螂的包围圈之后,是逐渐拉长的其他作战单位阵型正在以类曲率运动飞速靠近。

两百万公里看似遥远,但对能持续加速到不断接近光速的蜻蜓战机与八足甲虫,也就只是不足一分钟的跨度而已。

“这人危险了。他是不是傻了,怎么乖乖呆在原地等着被包围?”

战场解说员天峰917号老舰长做出了自己的专业解说。

副官则提议道:“我们要不要派出战机尝试接应他?”

老舰长白眼直翻,“九十亿公里呢!等我们的战机启动进入超曲飞行,再到他那里,黄花菜早凉透了。”

副官一愣,“倒也是。再说了,我们去了也白给。估计帮不了什么忙。”

老舰长摇摇头,“也不是。他能让球型战舰露出如临大敌的姿态,甚至只敢让炮灰单位靠近,就说明他肯定有独到之处。可惜苍蝇眼有炮灰,他只得一个人,也没能帮他分担压力的炮灰。要真有机会的话,我也乐意当他的炮灰,掩护他撤退。就是真查不出来他到底是哪家单位的特战士兵,怎么就不知道给大家分享一下。”

副官再道:“可能只是个实验体?技术还不成熟?”

“也许吧。”

这些人都没想到。

其实身处战场之中的陈锋却正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