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石破天惊(第2/3页)

“应用物理不是简单的以为把三种不同的材料糅合成一起就能有效的严谨学术,还需要大量的实践与论证。像你所说的这种复杂组合,在理论上都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做到的。”

赖恩这一番话吧,差不多就等于直接骑在陈锋的脸上,指着他的鼻子口水狂喷的痛骂他是民科选手了。

其实他已经给足了陈锋面子。

以赖恩真正的严谨学问人性子,碰到民科大佬,那是要直接开骂的。

他这样挖空心思的暗示陈锋,又不伤交情,可给他为难得够呛。

说完之后,赖恩都隔空抹了把汗水,深感自己的不容易。

陈锋也嗅到了赖恩的“辛苦”,非常感动,并比出个中指。

唉,太勉强了。

科学和艺术还是不同。

虽然赖恩是天才,但毕竟大家思维层次相差了一千年。

并且越是天才的人,骨子里其实越是自负。

赖恩搁陈峰面前时,因着救命之恩与他本人对陈锋艺术成就的认可,显得很谦逊,但其实骨子里依然自负且坚定。

陈锋苦恼的挂断电话,并在心中拿出新的主意。

必须直接拿出点真东西了,否则哪怕用救命之恩去绑架对方,最后恐怕也不能取得太好的结果。

必须在除了音乐之外,也就是学术上悄然折服赖恩,使其产生主动追随自己的念头!

时间还有六天,够了。

振作精神,陈锋向着学术的高塔再次发起冲击。

一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人从未想象到过的“学术论著”逐渐拉开帷幕。

陈锋将自己精心挑选的所有“灵感与猜想”全部往里怼。

在这本书里,他也不管什么前后逻辑关联与产业链了,反正感觉能用的,就直接捞。

他将书名命名为《狂人猜想集》。

在这里,陈锋耍了个花招。

明明他给的是确凿答案,但却自贬身份,只说这是狂人猜想。

那么可以有效避免很多杠精学者的挑刺。

但是,愿意相信他的狂想,并不断深入发掘,且又有能力拿出成果的人,便能顺着他的这本标准答案找到真理。

陈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既不把杠精勾引进错误的沟里,又能给到需要答案的人以指引前路的光明。

在这本书里,陈锋完成了下列“伟大成就”。

他先通过强行写公式的方法,极大程度推进P vs NP问题、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黎曼猜想、贝赫和斯维纳通-戴尔猜想、霍奇猜想的研究进程。

陈锋没有直接解决这六大难题,只是将其在现有研究的进程上,往前推进了短则十年,长则三十年的跨度。

具体怎么推进,怎么抓住节点,是一件十分精致与考究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思考与运算,同样也需要准确的直觉,银河人类陈锋有这直觉。

陈锋还对对中子星相互间对撞时,金与铅这两个超重元素诞生过程中的质能转化过程进行了概念式推演与公式化论证。

他对电子、μ介子和陶粒子等微中子质量,进行了准确描述以及重新分类。

初步阐述各种微中子与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2020年,这些问题已经都解决到某个程度,但还不够精确。

陈锋拿出了本该在2050年后才得到的更进一步精确的答案,并将利用这答案反推出来的论证公式进行了逆向描述,伪装出一幅是由该公式推论得出结果的模样。

还没完。

书中他又大胆妄论物质本源。

他明确告诉世人,在人类当前无法企及与理解的超高温度和超高密度条件下,夸克可再分。

物质的微观层面下一个阶段的性质发生了无可争议的本质改变。

再分之后的物质/能量可以顺延现代人类的命名方式——前子。

前子很确凿的处在无时无刻不质能转化的状态,且有如下三十六种分类……

每种前子负载的电荷与质量分别为……

前子组成夸克时,电荷相互间的相乘相除等等抵消关系……

当然,陈锋又告诉世人,在人类掌握可控核聚变,又或者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达到新的阶段,生产出能在地球外张开的太阳能光翼之前,研究前子没有任何意义,得不偿失。

陈锋还分析了引力与暗物质、暗能量的关系。

他告诉世人,人类一直想寻找,理论上是组成整个宇宙重量绝大部分的东西——暗物质的本质。

陈锋说。

暗物质正是能量聚合而成块化的暗能量。

暗能量其实就是无处不在的引力。

按照二十一世纪前后叶部分伟大物理学家的猜想,人类认为普通物质占据宇宙质量的4%,暗物质23%,暗能量73%。

陈锋给出明确答复,这个答案基本正确,但又不完全正确。

这个质量占比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恒定参数,而是处在一种呈量子化的,随时在变化的阶段。

它应该是一个浮动的范围值。

为什么会变化?

因为这三种物质,其实完全具备同一个本质。

其表述方式,应该修改为普通物质4%,暗物质(聚合成块的堆叠空间——引力场)23%,无处不在的暗能量(万有引力)73%。

研究引力波又或者引力场的本质,其实就是研究暗能量的流动。

陈锋敢给出如此确凿的答案,其实已经把这个学问跨越到了千年之后。

因为直到3020年,由他本人催生的引力场项目组也依然不曾完全吃透这个科技。

人类在引力层面的研究,依然进展缓慢,从未达到巅峰。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便于当代人类理解,陈锋还以黑洞举例。

他重新阐述了黑洞与暗物质的关系。

黑洞是当前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密度大到了极致的形态。

但黑洞就是黑洞,并非暗物质。

理论上,黑洞的中央存在着一个无限小的奇点。

奇点的存在是一个悖论,会导致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规律产生割裂。

黑洞会“自发生长”,其生长过程的本质是不断的吸收外部物质,以完成自我扩张和质量增加。

世人都知道黑洞超强的引力甚至连光都可以捕捉。

从表层看,是光这个单独的个体被引力拽过去了。

但实质并非如此。

因果关系调转,是黑洞先吸收看似空间,实则就是暗能量的引力。

引力有质量,也真实存在,可将其视为大海中无处不在的水。

在引力和空间被黑洞吸收的过程中,如同漩涡吸水一样,把漩涡中漂浮的一叶扁舟顺便一起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