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恒河沙[10](第3/3页)

“死心吧,盛明安一辈子都是光学的人!别忘了拍瓦级激光系统方案是他提出来的。”张群芳挥手赶人,脸上却挂着满足得意的笑容:“我们师徒一辈子的缘分,你们羡慕不来。”

窸窸窣窣片刻,人群都走出会议室。

会议室外,蓝处逮着熟悉的一名材料物理学的院士问:“专利申请能过吗?”

院士:“怎么不能过?不仅让过,还得加快进程,别让人久等。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有些浪费时间的流程能省就省。”

收到提点,蓝处:“明白!”

会议室内,张群芳故意板着脸:“怎么回事?不是去MIT学天体物理吗?”

盛明安:“抽空做点别的。”

张群芳脸颊抽搐,这回答太遭人恨,抽空做点别的就弄出这么大的成果,他要是专心致志做某件事,别人还要不要混了?

“少得便宜卖乖。”

盛明安摸摸鼻子笑了。

“什么时候回MIT?”

“明天的机票。”

“这么赶?”

“早就开学了,只不过我请假。”

“行吧,回校后认真学习,争取早点毕业。如果是别人,我不会这么要求,但你不同,你不需要在MIT待上四五年。室温超导技术不同于激光装置、EUV或者石墨烯提取技术,也不像量子纠错这种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发现,社会将会因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群芳语重心长:“掌握这项技术的你,既是万众瞩目,也会成为众矢之的。在专利申请通过并公开之前,你最好保证自己身处一个安全的环境。”

国际专利申请下来基本都得耗费两年时间,初审关卡结束后,盛明安才可以发表相关论文,但张群芳的意思是如果他想在MIT继续读书,最好先保密他已经掌握合成室温超导材料技术这件事。

盛明安想起塞西尔说过某个物理学家因为掌握某项核心技术而意外身亡的事,没多纠结就采纳张群芳的建议。

“教授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张群芳:“你一向聪明,那我先走了。”

“教授再见。”

送走张群芳,盛明安只剩下一天假期,来不及赶去陈惊璆所在的城市,后者似乎正在攻破技术的关键时期,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都被暂时控制,只能每天报平安而无法联系。

盛明安百无聊赖的度过无聊的一天,第二天坐上飞往MIT的飞机,继续他低调平静的求学生涯。

但这份低调平静没有维持多久。

两周后,PRL周刊主刊一篇核心论文悄然发表,两天之内,引起理论物理界的轰动。

更有因发现超导新材料而获得物理诺奖、而且素有‘毒舌’、‘物理学术界老佛爷’之称的约翰贝德·米勒对媒体公开宣称:“安德烈·海姆说‘新材料时代已经来临’,我当时认为他说话不够严谨,仅凭一项石墨烯高质量量产技术就断定新材料时代来临,我只会评价‘安德烈·海姆,你是太老了,所以疯了吗?’,但现在我承认,他或许是对的。”

“也有一名MIT教授评价‘二十一世纪的物理停滞不前,没有诞生全新的理论’,他还说‘现在这种困境被打破了’,我给予的回应是‘请问停滞不前的理论物理理论困境和石墨烯高产技术有什么关系?’。”

“但是现在,我得承认两者之间或许真的有关系。”

“注意,我说了两次‘或许’,只是因为我习惯了严谨,不是我还不够确定。”

“我为什么产生这种变化?因为一个月前,有人打破了我的顽固。如果想知道是谁,我建议你们去看一看PRL最新周刊的核心主刊部分。”

“你们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

约翰贝德·米勒是谁?

材料物理界和超导理论物理的‘老佛爷’,一个毒舌顽固到曾经说哭脸皮厚的民科学者的老爷子,亲口承认自己曾经发表过的错误言论,并言语暗示了某个人。

通篇下来没有直指谁,但是通过安德烈·海姆和某位MIT教授的评价,以及PRL最新周刊核心主刊的指路,已经足够清晰明了。

于是便有人顺蔓摸瓜找到了PRL最新周刊核心主刊的几篇论文,然而没有找到符合老爷子评价的某个人。

正当所有人以为找错了的时候,有人匿名指路:【不是纸质版周刊,去官网看电子版!】

PRL有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论文发表方式,虽然核心主刊不分优劣,但忠实老粉坚定认为纸质版期刊含金量最高。

【电子版期刊论文?兴趣忽然不是很高。】

【或许,我是说或许,老爷子出错了。】

【我说你们别被PRL老粉误导了,电子版和纸质版的核心主刊不分优劣,认真来说,其实电子版核心主刊部分含金量比纸质版高。

原因很简单,因为纸质版发行太慢,而论文太优秀,等不及才选择电子版。】

【……】

【看完回来了。只能说两位大牛评价很高,但参与进来的人还不多,也暂时无法证明理论是对的。】

【可是如果理论正确,我敢预言,全世界都将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