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未来【正文完】(第4/4页)

摆明了她想问的问题可能有一点敏感,台下的学生们都兴奋起来,发出鬼哭狼嚎一般的叫声。

秦砚用一种无奈的语气:“只要你觉得能够在校园内提出的问题,我都能够回答。”

听到秦砚都这么说了,女生的表情瞬间昂扬,她说道:“秦导,我们我想请问下对于《百家》在学院奖上的失利,你有什么想法?”

果然是这个问题,哪怕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是这依然是很多国人心中绕不去的坎。

如果《百家》的票房只在国内优秀,还能说东西方的审美差异不一样。可《百家》在海外的票房都如此之高,这难道还证明不了海外观众对于《百家》的喜爱吗?

听到这个问题,现场媒体的镜头立刻对准了秦砚。他们想在秦砚的脸上找出任何一点点的蛛丝马迹,试图看穿秦砚内心真实的想法,但他们都失望了,因为秦砚依然和往常一样的波澜不惊。

其实秦砚早就有自己的答案,如今社会对于他、对于《百家》的疯狂崇拜已经过去,他也无惧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想问大家有看过《冈仁波齐》吗?还有《低俗小说》、《党同伐异》?”

台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摇了摇头。

这基本电影都很特殊,要么涉及问题,要么涉及到电影拍摄手法的创新,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爱的人赞口不绝,不喜欢的人不屑一顾。

类似的电影还有太多,就连平影的学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人欣赏,更不要说是普通观众了。

“我们先抛开电影的硬性指标,比如一些拍摄、编剧、表演、灯光等的基础技术不谈。”

“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对于好电影的定义不只有一种,并不是一定要获得学院奖、四大电影节的认可,才能够算好电影。”

“艺术或许没有国界,但是每一个观众有国界,每一个文化有自己的审美倾向。”

“我并不没有刻意去迎合学院奖的评审标准。就好像明明是英语试卷,我却用华语做题,最后给我一个零分,我并不会意外。”

“与其说《百家》是为了迎合全球市场的标准化商品,我个人更倾向把《百家》看做华语电影一份特产,它的美术、内核都是独特的。”

“而且我对于《百家》未来还挺有信心的,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其他人会不动心吗?未来优秀的华语电影作品越来越多,自然会建立起属于我们的评价体系。

如果是上辈子的秦砚,可能还会纠结奖项的问题,但现在的秦砚早就看得足够透彻。

艺术不过是一条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个答案虽然很完美,但还不足以让人满意。有了第一个敏感的问题,接下来的提问者更加大胆:

“秦导,您的意思是,如果您愿意用英文答题,你能得到满分?”

听到这个问题,全场都安静下来。

秦砚笑了笑说道:“等我拍完《传承》,我试试。”

这哪里是试试!秦砚当年挑战华语三大奖的时候,就是这种语气!

如果这番话换一个人说,不知道会被如何嘲讽,可是由秦砚说出来,就具有无穷的说服力。

什么时候《传承》才能上映,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秦导横扫学院奖啊!

又有一名女生站了起来,问道:“秦导,你为什么会这么笃定你一定能做到,而且你难道不会觉得累吗?”

秦砚摇了摇头,风轻云淡而又意志坚定:“我这么笃定是因为你们每一个人对于电影的爱,让我看到希望。”

“如果没有演员、没有摄影师、没有服装造型……我也拍不出电影。与其说我是相信自己,不如说我是相信‘我们’。”

“至于累不累的问题,有人愿意陪着我走下去,再辛苦我也甘之如饴。”

秦砚和谢北杨相视一笑。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