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学习班(第3/5页)

在展阳辉想象之中,秦砚作为一个年轻的导演在片场多半是温和的。这也是秦砚在公众面前上展露出来的形象。

网上这么多人骂秦砚,秦砚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做出过激的反应,也有过任何失礼的地方。

连续几次颁奖典礼一路陪跑,秦砚表情都是微笑从容。很多人都称秦砚是君子,如若劲竹、自有风度。

当展阳辉看到秦砚在片场工作的状态,他才意识这些都是假象,真正的秦砚是一个相当挑剔和严格的人。

展阳辉多次看到过秦砚在片场训斥演员。

因为这次是绿幕摄影,很多时候演员没有办法快速入戏,绝对比不上他们以往作品中的发挥。

“看看你们在演什么!让你们提前训练,都觉得自己准备好了是吧。看到机器居然还会忘词?XXX,你可是影后,一个会忘词的影后?”

某影后也不敢反驳,忘词这种事情真的让她抬不起头。

而且秦砚训斥的对象可不仅仅是华人演员,外国的演员同样被秦砚骂的狗血淋头。

“我说了让你们的表演不要这么夸张,不要拿那一套情景戏剧的表情来演电影。”

“克里曼,我说了。你是喜欢男主角的!哪怕他是黄皮肤的人,你也喜欢。你的喜欢是一往无前的,懂吗?”

训人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导演对于剧组的控制能力。

虽然秦砚还年轻,但整个剧组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敢忤逆秦砚。原因很简单,他是导演,他是投资方。

很多电影,尤其是华国大陆电影中,投资商和演员的话语权都要高过导演。毕竟这二者才是电影票房的保障,一切都在为票房服务。

像《地球要塞》以导演为核心的制作团队,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只有这样导演,才能够恣意展现出自己的电影表达。

其实展阳辉是一个观察很细腻的人,他发现秦砚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所有演员的尊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谢北杨。

现在谁不知道谢北杨和秦砚的私交关系好。而且谢北杨绝对是所有演员之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谢北杨演技可能还比不上几个主演,可一旦开始无实物表演、绿幕拍摄,谢北杨绝对是最容易入戏的一个人。

展阳辉不知道,这和谢北杨自身的演技有关。

谢北杨属于调动自己情绪的方法派。所以哪怕是绿幕面前对着一个绿色的娃娃,表演哭泣,他也能够立刻调动自己的情绪。

在展阳辉这样半专业的人士看来,谢北杨的表演相当出色。秦砚依然在不断的谢北杨进行挑刺。

展阳辉有一种感觉,秦砚对于谢北杨的要求比对于男女主角的要求还高,似乎一直在期待着什么。

谢北杨对于秦砚的意见一丝不苟的执行,肉眼可以辨别出,最后每次谢北杨表现出来的镜头效果都更加出色。

其他的所有演员们都感受到了来自谢北杨的压力,哪怕是几个主演也不例外。

本来谢北杨饰演的角色就相当容易出彩,如果演技方面还被谢北杨所碾压,到电影上映,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还真不好说。

电影中配角反压主角的情况又不在少数,不仅不会影响票房,反而会让电影更具有话题性。

秦砚会怎么剪辑与选择,演员们都心知肚明。

主演们可不希望自己成为观众们的嘲笑对象。

但他们总不能找上谢北杨说:你千万不要这么努力,让我们也轻松一下吧。

秦砚对于演员人品的要求就显现出来了,无论成名已久还是刚出茅庐,都有一股拼劲儿。

这种拼劲儿同样也会辐射到西方演员身上。

说实话,一开始他们对华人演员多少有些不屑。在他们看来,华国演员毕竟就除了武侠电影,什么都演不好。

这就是现实,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华国电影就只有武打片。

当真正和几个主演对戏,他们才发现这些华人演员同样可以带给他们足够的压力。

他们也怕被自己国家的观众批评,拿着更高的片酬,连从来没有听过的演员都比不过。

一个个演员的超常发挥直接体现在最后的镜头中。

其实不同国家的电影表演风格会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的五官特征、社交性格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导演用其他国家演员拍电影,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嘀笑皆非。

灯塔国在看上华国票房市场后,经常会在电影中加塞一两个华人配角,最后呈现的角色完全没有办法让华国市场满意。

而这些问题在《地球要塞》中并不存在,这次不是秦砚有多厉害。而是《地球要塞》本来就是涉及到文化融合和冲突,贝塞尔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很好。

不同宗教、种族、信仰、肤色的人必须得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人类内部就有不信任与冲突,面对硅基生命的威胁,又不得不齐心协作……

而秦砚则把演员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几个黑人演员,他们没有想到秦砚对于他们的文化、历史也那么的了解。

拍摄现场发生的一切,已经让展阳辉叹为观止。

但毕竟展阳辉不是电影专业,他对于秦砚佩服更多还是来源于秦砚和特效工作人员的交流。

很多电影导演并不是特别懂特效技术,毕竟人的精力始终有限,大多都会交给特效师负责。

一个电影特效最后呈现出来的特效效果,可能和导演心中的画面有极大的出入,这也会对电影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秦砚一边拍电影,一边和光魔的员工交流具体的图像处理。

就像秦砚不喜欢别人插手自己的电影一样,他通常也不会去干预别人的工作,尤其是光魔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是在秦砚心中,《地球要塞》和灯塔国曾经拍过的科幻电影都不一样。

它在风格上应该会更加内敛和柔软一点,这些同样应该反映到画面之中。

秦砚看到特效制作师给3D模型,他便忍不住重新和对方描述,该怎么样创作。

为什么很多老年导演又或者华人导演,最后转拍特效电影的时候,制作出来的特效都强差人意?

除了资金以外,导演和特效工作者的沟通,同样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本来就语言就不同、对于技术又不了解,难以传递自己的想法。

而这些对于秦砚来说都不是问题,他能用标准的英语和专业术语与特效制作者们交流。

而现在秦砚已经成为了特效工作者眼中最难缠的雇主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以前用来糊弄甲方的那套说辞根本没用。

他们以前会给导演说,某个画面没有办法达到、成本过于高昂、没有相应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