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高粱红了(第2/3页)

作为一名文科生,他原本应该更喜欢风光秀丽的上林苑才对。然而,不知道为何,自打第一辆水车在渭水畔架起来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迷上了机械的轰鸣。每次跨过研发作坊的大门,他就感觉自己又跨越了一个时空。而自己距离故乡,也不再是一千两百多年那么遥远!

今天的情况也不例外,当他在家将们的保护下,进入了研发作坊之后,脸上立刻就有了光泽。双腿也变得轻松有力,每走一步,仿佛都踏着与机器轰鸣声同样的节拍。

家将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纷纷摘下头盔,卸掉外袍和外袍下的镔铁背心,抓紧时间恢复体力和精神。而车夫张贵,则很机警地去头前开路,以免有哪个工匠琢磨东西琢磨得过于痴迷,不小心冲撞了自家少监。

事实证明,他的机警完全不是多余。还没等走到张潜日常最喜欢停留的房间,王元宝已经端着个黑乎乎的大瓮,从斜对面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王掌柜,小心!”张贵见势不妙,赶紧伸出胳膊扯了一把。结果王元宝被他扯了个趔趄,双手却牢牢地将大瓮抱在了自家肚皮上,宁可摔个头破血流,也不肯让黑色的大瓮受损分毫。

“小心!”张潜手疾眼快,也一个箭步冲过去,双手扶住了王元宝的身体。后者依旧有些神不守舍,瞪着猩红色的眼睛,大声叫嚷:“成了,果然成了。我就知道,这样能成。少监,我成了,这回彻底成了!”

“成了什么?”张潜被王元宝的怪诞行为,弄得满头雾水。伸出手指弹了大瓮一下,随口追问。

“叮!”大瓮虽然是人工烧制,却发出了金属般的声音。紧跟着,王元宝双手抱着大瓮,快速扭动身体,仿佛在护着一个无价之宝,“别弹,别弹,你力气太大,坩埚刚冷下来!”

“坩埚?”张潜眉头紧皱,目光瞬间变成了两道闪电。

“坩埚,少监上次给我布置下的任务,加了墨石粉烧成的坩埚。”王元宝唯恐张潜继续弹,一边躲闪,一边高声回应,“是少监说的,不叫丹鼎的,改叫坩埚。还说加了墨石粉,会更经烧。我做了不下三百个,这次终于成了。可以直接放在火上,将里边的铁粉融化。倒出铁水,再让风吹冷了之后,还能继续使用,上面,上面连一道裂纹都没有!”

“真的成了?”张潜眼睛瞪得滚圆,双手扶住黑色大瓮,上下打量。

果然是刚刚用过的,瓮还有些烫手,王元宝居然一路抱到现在!而瓮的内部,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冷却后形成的铁珠,很显然,在倾倒铁水的时候,没有倒干净。而从瓮口到瓮底,没看到任何开裂或者变形的痕迹,说明此物受热膨胀很均匀,耐热性也远超过了以前用过的龙虎丹鼎。若是今后拿来炼制镔铁和琉璃,非但效率会大幅提高,成本也会显著降低!

“王元宝,一大早晨,你又作什么妖呢?!”郭怒恰巧赶过来与张潜见礼,看到王元宝抱着口大瓮爱不释手的模样,忍不住低声数落。

“不能给他们,少监,你当时说过的。要我的琉璃作坊试着制造墨石坩埚,制成之后,让郭署正,任署正和王主簿,都从我这里订!”王元宝最怕的人就是郭怒,然而,今天忽然胆子变大,抱着石墨坩埚连声强调。

“什么,这口大瓮是墨石烧成的。你真的弄出来了?”郭怒也顾不上再打击他,一个箭步窜上前,双手托住了瓮底儿。

“看可以,不准拿走。你以后想用,必须得花钱来买,咱们亲兄弟,明算账!”王元宝胆子暴涨,继续高声强调。

“亲兄弟明算账!亲兄弟明算账!”郭怒答应得毫不犹豫。

不多时,任琮和王毛伯,也从临近的作坊闻讯赶来。大伙围着黑乎乎的大瓮,都啧啧称奇。

墨石耐热性好,大伙都一清二楚。然而,如何将黏土和墨石粉混在一起,烧成能用的丹鼎(坩埚),大伙却全都没摸到半点儿头绪。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加水混在一起之后,要么黏度太差无法捏合,要么烧制时开裂变形,几乎没有顺利出炉的可能。

“火候,烧窑的时候,要控制好火候。先用柴碳烘,烘干,然后再小火焖烧。最后再加大火力,用焦炭。”趁着张潜也在,渐渐从激动中平静下来的王元宝,开始得意洋洋地介绍经验,“另外,就是配方,除了黏土,墨石,我还加了……”

“行了,你回去之后写出来给我,包括配方和流程。但是,不要再告诉任何人。”张潜轻轻拍了他一下,笑着打断,“今后其他作坊用到石墨坩埚,全从你的琉璃作坊买。每卖掉一只,扣掉本金之后,你提半成做专利。”

“哎,哎!”王元宝喜出望外,连连点头。待听到自己有半成专利之时,又赶紧拼命摇头,“少监,不敢,少监,我真的不敢。配方最初是您提出来的,我,我做的全是力气活。我已经拿得够多了……”

“我只是说了个大致方向,具体配方,还是你摸索出来的!”张潜笑了笑,再度打断,“要你拿,你就拿着。别为了跟我客气,子路受牛,你没听说过么?”

王元宝虽然是商人出身,却博闻强记。立刻明白了,张潜想要让发明者享受专利之事成为定例。咧了下嘴,用力点头,“那,那我就不跟少监客气了。我,我家里孩子多,得给他们存钱娶媳妇。”

“行了,别捡了便宜还卖乖了!”郭怒笑着抬起手,狠狠拍了王元宝一巴掌。却不料,王元宝被吓得手一松,石墨坩埚失去控制,直接掉在了地上。

“叮,当当当——”伴着一连串的脆响声,石墨坩埚在地上跳动震颤。登时,让郭怒和王元宝两个追悔莫及,额头上瞬间就冒出了冷汗。

幸运的是,一直到手疾眼快的王毛伯将坩埚重新拎起来,坩埚表面,依旧没出现任何裂纹。当即,又令王元宝喜不自胜,擦着冷汗,低声叫嚷:“娘咧,吓死我了。好在没摔碎,否则,我根本不知道,几时能够烧出第二个来!”

“啊——”众人愣了愣,这才明白,王元宝的成功,完全属于瞎猫碰到了死耗子。忍不住纷纷摇头而笑。

琢磨过新产品的人都知道,只要记住了配方和制造流程,有第一次碰巧成功,就一定会有第二次。以此类推,就会有第三,第四,乃至第无数次。所以,大伙丝毫不担心,王元宝造不出第二只石墨坩埚来,并且都愿意给他足够的时间和各种力所能及地支持。

连日来盘旋在张潜头顶那朵无形的黑云,也随着大伙的笑声迅速消散。

他知道自己没能力去救李显的命,也没能力,阻止李显在死亡的威胁下所做出的那些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