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乱上添乱(第3/3页)

话音未落,周围忽然钟磬齐鸣,随即,十几名脸色蜡黄的“伏魔金刚”,抬起三尺多粗的木头柱子,一根接一根,怼进了经幡周围预先挖好的深坑当中。再随即,上百名男性信徒扛着木头从山坡另外一侧排队而上,将一根根上好的木料,整整齐齐地码摆在了柱子周围。

再看那些“伏魔金刚”,一个个既不诵经,也不说话,像没有灵魂的土偶木梗般,将信徒们送上来的木材,一根接一根与刚刚立好的柱子交错勾搭。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妙法,居然不靠任何钉子和榫头,就将横竖木材,牢牢地结合在了一处。

前后不过短短几十个呼吸功夫,一个纯粹木头搭建的莲花型法坛底座,就现出了轮廓。将京兆府少尹辛替看得瞠目结舌,愈发说不出什么有威慑力的话来。

而那高僧定泰,以一手佛门绝技,震住了辛替之后。立刻又变得慈眉善目,恭恭敬敬向后者行了个礼,认真地解释道:“上官,请容贫僧分辩。并非贫僧和家师要对着别人家门口诵经,而是此地山水形制,极为险恶,若无佛法镇压,日后必将有邪魔诞生。因此,家师才应渭南当地的善男信女所请,不远千里赶来,举办法会,降妖除魔!”

唯恐辛替不信,顿了顿,他又朗声补充。“至于法坛所在这片山坡,原本为刘姓居士所有。他深明大义,已经临近这三百亩山坡,全都捐给了白马寺。贫僧临来之前,已经在县衙为地契交割报了备。”

“主持好算计!”平生第一次,觉得佛门中人如此可恶,京兆府少尹辛替,气得咬牙切齿。

什么深明大义,将三百亩山坡捐给了佛门?这种话,也就哄哄周围的愚夫愚妇!以辛替多年来的办案经验,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渭南白马寺的和尚,利用刘姓庄主跟张潜之间的矛盾,将山坡给骗了过来。

而那刘姓庄主之所以跟张潜生了矛盾,恐怕就是因为张潜花钱赈济了自家附近的百姓和佃户,而刘姓庄主没钱跟进,或者舍不得花那笔钱罢了!

“阿弥陀佛!”那定泰和尚丝毫不在乎京兆少尹辛替的愤怒,再度高呼佛号。身背后,钟磬齐鸣,诵经之声宛若雷雨夜之前的蛙鸣,“四笸箩梨,夹破屎嗦,笸箩提提舍泥……”

伴着蛙鸣声,一队队善男继续抬着木材走上山坡,为法台增加高度。一队队信女,则用木桶提着泥鳅,鲫鱼、陆龟、冬眠的蛤蟆等物,走到小河旁,随手放生。

“尔等好自为之,圣上刚刚下了旨,五人以上持械相斗,等同于谋逆!”实在没力气再看下去,丢下一句狠话,京兆府少尹辛替,转身就走。

“上官勿忧,我佛慈悲,戒杀生害命,只诛妖魔!”和尚定泰送了几步,躬身合什,满脸慈悲。

其周围,众善男信女抬木头的抬木头,去放生的去放生,没有一人手持兵器。而其身后的法坛附近,所有和尚也只持着念珠,身上没有携带寸铁。

“郑总管,难道就由着和尚们如此肆无忌惮地折腾?”大理寺少卿吴兢,将辛替吃瘪败退的经过全都看在眼里,气得胡须乱跳。然而,却苦于大理寺没权处理地方上的事物,只好铁青着脸,向百骑司副总管郑克峻求援。

“郑总管,和尚们太过分了!”刑部侍郎黄检的权力更小,也只能在旁边气哼哼地帮腔。

然而,那百骑司副总管郑克峻,却深知此事背后的水深水浅,坚决不肯出头。一边拨转坐骑,一边淡然说道:“地方上随便派几十个弓手出马,把桥头控制住,禁止两边往来就能解决的事情,出动百骑司,岂不是牛刀杀鸡?走了,走了,回去还得继续追查行刺案呢,这里不值得浪费功夫。”

“哼!”吴兢和黄检两个,气得七窍生烟,却拿郑克峻的无可奈何。

而那京兆府少尹辛替,却瞬间觉得眼前一亮。立刻叫过两名亲信属下,让他们各自带着二十名不良人,将木桥给封了个结结实实。

张家庄过来理论的百姓,发现后路被切断,担心冲突起来寡不敌众,只好收了铁锹木叉,悻然返回河对岸。而法坛附近的善男信女跟和尚们,也不追杀,只管诵经的诵经,抬木头的抬木头,放生的放生,倒也井然有序。

“唉——”站在河畔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大理寺少卿吴兢,也不得不承认郑克峻的主意,有一定道理。悻然叹了口气,蹒跚着走向自己的马车。

作为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吏,他岂能猜不出郑克峻是因为不想卷入是非旋涡,才拒绝了自己的求援?然而猜得出归猜得出,甚至对郑克峻的选择也很理解,他心里头却总觉得被塞进了一团烂泥巴,堵得他连呼吸都难以为继。

五品官员被一群和尚堵着门诅咒,而京兆府和百骑司却忌惮和尚们背后的势力,不敢为官员出头。这大唐,到底是谁的大唐?朝廷威严被如此践踏,文武百官又能从其中得到什么好处?!

正气得眼前金星乱冒之际,忽然,河对岸的道路上,又传来了一阵人喊马嘶。定神看去,大理寺少卿吴兢却看到安乐公主的全套仪仗,停在了张潜家的大门口。中央处,一辆包了银的车驾缓缓停稳,有个全身红得如火炭般的女子,从车上纵身而下。

“公主?她怎么来了?”不但大理寺少卿吴兢,正在策马准备返回长安的郑克峻和辛替两个,也全都愣住了。呆呆地望着安乐公主的身影,在少国公段怀简的接引下,径直踏进了张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