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李泽的重点工作(第2/2页)

这就是李泽想要达到的效果。

当然,在完成这一目标的基础之上,李泽也有着自己的小小私心。

如果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一直能呆在皇帝的宝座之上,哪怕屁事不管,屁用不顶,过一种富贵闲人的生活,那也是极不错的啊。

他特别羡慕后世某个岛国的那个菊花王朝,皇帝家族三千年屹立不倒,虽然没啥存在感,但只要一出来,国民还是顶礼膜拜,尊敬不已,这简直就是皇帝这个族类的典范啊。

这一段时间,李泽一直在找人谈话。

从章回,公孙长明,淳于越这些学富五车的人,再到曹信,李安民这些军头,再到郭奉孝这些后起之秀。

接下来,他还要一一与那些将要返回长安的各路大将军,各地封疆大吏们讨论这个问题。

不与这些人达成共识,这个大会可就真开不成一个团结的大会,一个成功的大会了。

大唐周报,现在每天都在刊载着李泽的民族论,国家论,这些论述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而在第二版第三版,则是学者们对于这些论述的讲解,辩析,当然,也有争论。

争论主要集中在华夷之辩。李泽的大中华民族论,有很多人不喜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调还是很有市场的。这场争论,最后在博兴商社的介入之下,很快被打垮了。从辽东归来的耶律逢泽毕业于武威书院,对于这种争论的重要性的认知,可不是他老子耶律奇能比的,当下便洒出大把的金钱,找了无数的学问扎实的夫子们开始了集体开火反驳,从上古时代一直说到当下,一直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大获全胜才善罢干休。金钱再一次体现了他巨大的力量,不管那些夫子们内心是不是真这样认知的,但在金钱的攻击之下,他们纷纷出手。长安这个地方,别的不多,有学问的夫子那是一抓一大把的。

当然,也有一些论点,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不管你是精英,还是普通百姓,国家要是垮了,谁都没有好日子过。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更不要说那些升斗小民了,真到了那时候,连性命都难保全。

大唐这几十年来的混乱,残酷地教会了所有人,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