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一、拥有下列四座城市之一:……(第2/2页)

他们在堡内七拐八拐地走着,最后登上了城内高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放眼望去尽是大好原野和农田。

郑绍明转着看了一圈,频频点头,又对黄鹤问道:“我听说,你的规划都做到五环了?”

黄鹤打了个哈哈:“规划当然得全面着做。眼下也就能把一二环搞搞。其实规划倒是好做,这一大片全是平原,横平竖直往上画就行了。关键是供水问题得搞好,既不能旱季渴着,又不能雨季涝了,我准备在城区里规划几条水路,再修一系列的大小水库蓄水。其实之前元国就做过这方面的规划,倒也省事了。”

郑绍明点点头,看了看四下无人,才小声说道:“说起来,他们本应该是定都在这儿的,自然得好好规划。现在倒是方便我们了。”

黄鹤笑了笑,又摇了摇头:“城的问题怎么都好说,但人的问题可不好办。这燕京,毕竟已经离开太久了啊。嘿,知道么,我在这边雇的好些人,说起汉话来都是主宾谓结构的呢。”

郑绍明一时沉默了下来。

燕京城不在中原王朝治下已经数百年了,虽说人口仍然以汉民为主,大部分人也固执地坚守着传统习俗,但毕竟这么长时间,还是不免地浸润了一些胡俗。当年金末人口锐减,蒙古人占据统治地位,这胡化的程度更是进一步加深。不少人为了生存上进,主动学起了蒙古习俗,甚至语法都因此而改变。比如说见到漂亮的女子,不说“竟有这般漂亮的女人”而说“竟这般漂亮的女人的有”。外来词汇更是被大量吸收入方言中,比如后世北京话里的“海子”“胡同”就是来源于蒙古语。

历史上,要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将元国逐于漠北,采取了一系列重新汉化的政策,规定标准语法、往北地移民、科举分设南北榜鼓励北方人读书,才逆转了这胡化的趋势。而现在,这个担子就落到东海人和他们即将升级而成的新国度身上了。

过了一会儿,郑绍明才开口道:“所以,我们才要设立燕京,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用强盛的文明去覆盖过去的野蛮啊!”

明朝燕地能再汉化,除了朱元璋的那些举措,更重要的是后来朱棣靖难,迁都北京,重启大运河进行南北漕运。虽说这个举措可能有许多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考虑,也不免劳民伤财有缺陷,留下了不少隐患,甚至后来明朝的灭亡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首都太靠边境了。但客观上来看,定都北京使得南方的财富、士人和文化远远不断地运往北方,在数百年间重塑了北方的文化,使得南北国人重新融为一体。

现在全体大会决定将燕京作为一个重点城市进行开发,除了它临近前线、便于指挥支援的好处,更多的就是这个“洗文化”的考虑了。

黄鹤有些挠头:“虽说如此,但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不用担心,”旁边的金盛司露出了笑容,“我到河北省来,就是处理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