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火油贸易(第2/2页)

大食人用奴隶的水平比东海人强得多,能够压榨出比雇工还高的性价比,也是一种本事。不过这处炼油场用了这么多奴工,不光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也是出于保密的考虑,至少不用担心他们下班后出去吹水了。

原油运抵之后,首先进入一个……就叫它预处理车间吧,一帮奴工把陶罐架到火上,一边搅拌一边加热,等火候到了一定程度再拿下来送往下一道工序。加热用的燃料是一些黑色的块状物,看上去并不像煤,考虑到此情此景,应该是炼油剩余的沥青。以他们的工艺肯定是没法把沥青和油完全分离的,能当作燃料来用也不意外,不过这废物利用的思路还是可以的。要知道,即使在21世纪,某些战乱地区的土炼油厂还在烧木炭呢。

“杜兰君,这是在做什么?”符凯伟指着这个“车间”,询问起了陪同他来参观的没翼族人杜兰。此人是这座炼油场的“工程师”之一,旁边的通译很快把话传达给了他。

符凯伟虽然在提问,但其实他对这道工序的作用十分了然,这显然是为了去除一些石脑油之类的轻质馏分。这些东西燃点低,易爆燃,在这种粗糙的生产流程中容易引发事故,因此要提前“蒸”出来。他这么一问,只是想了解一下杜兰他们的理论水平。

杜兰犹豫了一会儿,不知道该不该透露技术秘密,但想了一下,还是觉得没必要拿捏:“这么先煮一下,之后炼油的时候就不容易起火了。”

符凯伟听完翻译,点点头,看来他们虽然不懂理论,但在实践中还是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爆炸过。

他又看了看那几个正在蒸煮的陶罐,无形的轻质馏分正不断逸散到空气中,实际上这仍然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仍有可能爆燃,怪不得这个“车间”建在一处山坳里呢,看来出事也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轻馏分对操作工的健康也有影响,呃,不过显然监工们是不在乎这一点的。

下一道工序就是正式炼油了。两个奴工用一根大木棍挑着一个煮过的陶罐,送入了后方一个石砌的“车间”中,而这个“炼油车间”正滚滚地向上冒着黑烟。

符凯伟一开始还有些奇怪,波斯湾的原油应当质量很好啊,这些黑烟是怎么出来的?等到他冒着生命危险凑过去一瞥,才明白过来——这些黑烟并不是分馏产生的,而是油类燃料燃烧产生的。在油炉之上,又是一个“先进”到让他有些意外的炼油炉,由陶制管道和青铜器件混合组装而成,原油加热气化后,经过一个长长的斜管道,进入三个“分管道”中,冷凝成不同级别的火油。这套设备虽然粗糙,但构造原理相当超前,看来阿拉伯人悠久的蒸馏酒的历史还真给他们攒下了不少经验啊。

杜兰适时解释道:“炼出的油分三种,其中‘轻火油’用作灯油很好;‘中火油’可以当作燃料和武器;‘重火油’虽然也可以烧,但是很不容易点着,不好卖,所以我们就自己拿来烧炉子。烧不完的还可以煮盐。”

符凯伟笑了一下,还真是能废物利用啊。他们现在的这三级分类法,恐怕没法套用后世的标准,不过有标准总比胡搞好,总归能让人放心些。这里产出的燃油,可有相当一部分是要装上船运回本土,成为工业发展的血液的啊!

……

符凯伟参观完成后,就回到了没翼港的商站。

这个商站是商社在唐坊购置的一处宅院,平时并没有安排人驻守,只是委托给陈家打理,等到贸易的时候才来居住和存货。等他回去的时候已经快天黑了,他本来没打算做什么事,现在又没什么娱乐,只等吃了饭就与那个亚美尼亚舞姬交流一下国际形势。不过没想到买买提居然来拜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的,就在屋内等着他。

“这是?”符凯伟有些奇怪,昨天刚见过面还一起喝过黑茶呢,今天怎么又来了?不过还是做出笑脸打起了招呼。

买买提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客套一会儿后,很快就进入了正题:“符,不瞒你说,我是来跟你谈一笔大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