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东海关税同盟 上(第2/2页)

在微观尺度,一个人能获得的货币相对于社会流动的货币总额来说一定是很有限的,所以一个人积累货币的行为不会引发社会环境的太多变化,那么对他来说,钱多就等于能支配的财富多,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到了宏观尺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货币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国家真正的财富,是国民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而不是它拥有的货币。如果一个国家只能产一百吨钢,那么政府就是投入再多的货币,也买不来二百吨,只能让钢价暴涨罢了。想要结结实实变强,还是要发展工业才行。

历史上,西班牙就生动地表演了一个反例。这个国家征服了新大陆之后,掠夺回了大量的金银,从而一跃而成欧洲的顶级列强之一,但是最初的一段刺激过后,就暴露出了后劲不足的问题。因为西班牙王室只是挥舞着金币银币买买买,并没有支持本土的工业发展起来,反而跟儒家士大夫有同样的毛病,鄙视从事基础工作的工匠。这倒也罢了,关键的问题在于大量的货币造成了西班牙国内的通货膨胀,物价腾高,手工业失去了竞争力,让更有竞争力的国外商品趁虚而入,最终培养起了英国、德意志、意大利等地区的工业。

当然,重商主义理论是错误的,但不代表它无法起到正面作用。对于更多的国家,奉行重商主义使得他们有意识地推动国内工商业发展,而适量的贵金属流入也确实有利于经济的活跃。

后来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最初也施行过重商主义政策,但随着本土工业和经济的进步,当精英们开始对经济理论有更深的了解之后,便开始反思这种政策的合理性(甚至可以说,重商主义政策逼反了北美十三殖民地)。

其中,以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最有影响力。这一理论指出,政府的各种经济管制政策只会妨碍经济发展,若是完全不管,市场反而自己就会达成最优化配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英国人开始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提倡(强迫)其他国家和自己一样,降低关税壁垒,促使货物和资本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