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爱国资本家(2)(第2/2页)

十张特等奖,定期投放,肯定不能短时间抽完。这么快出现特等,更刺激了广大顾客,可能之前憋得太辛苦,有种发泄式心理。

当然买典藏版的多。

六年前许老师都敢卖到20,现在涨到40,算上通货膨胀,可能还不如当初贵。

……

夜幕降临,店铺打烊。

五个服务员接待了不知多少顾客,甩掉高跟鞋,瘫在椅子上筋疲力尽。

张桂琴生意天赋确实差点,今天主要负责后勤,买回来好多菜,“哎哟,快来吃饭,累坏了吧?”

“累是累,不过心甘情愿。”

“是啊,卖得多挣得多。”

“谁让非哥定了提成呢。”

“为了提成……”

五人纷纷吐槽,又齐声道,“万恶的资本家!”

张桂琴啐了一口,拿过小本子开始对账。

许非豪言壮语,说要搞二十万件,资金又不足,店铺抵押,老妈担心的不得了。

妹子们吃着饭,她战战兢兢的核对营业额,一个数一个数查,然后手就开始抖。

“姨,你咋了?”

“你,你们今天真卖这么多?”

“不知道啊,哪有功夫记,卖了多少?”

王柏琳凑近一瞧,喉咙里的饭一噎,死死盯在那个前所未有的数额上面,跟着狠狠挥了下拳头。

“发财了!我们要发……不,是您要发……啊,我们也要挣钱了!”

……

84年,许非在西单天桥卖奥运文化衫,赚到了一万块。

90年,他在西单店里卖亚运文化衫,满眼都是自己19岁时的影子。

细雨,微凉。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许老师,默默来到大广场。一群人在不远处聚集,撑着伞,仿佛在开会。

在旁边等了半天,会议结束,一位同志走了过来。

“小许,不好意思,见笑了。”

“没有没有,由衷钦佩……您知道我的来意,我向您征求意见。”

“唉,说来惭愧,我们没能力照顾这些孩子。”

这位同志看着陆续散去的年轻人,叹道:“不管怎么说,对他们是件好事,我这里没意见。”

“那就好,太感谢您了。”

同志姓张,负责各代表团的接待工作。

亚组委从体委和外交部抽调了30多名官员作为联络官,又找了500多个懂外语的大学生作为联络员。

国家真的穷,40万志愿者,每天食宿补助十几块钱。

啥也不提供,你靠这点补助去解决吃饭、睡觉。很多人没地方住,直接睡在场馆。

这500个联络员更辛苦,他们得全程陪同。有的不懂体育,必须全盘培训,没有固定场所,打一枪挪一个地方。

今天实在找不着地方开会,只能约在广场。

许非来的目的,是想将这五百人,作为首批爱心盒饭的派送对象。不仅如此,他还想解决学生们的交通问题,准备联系出租公司,看能不能搞一个“爱心顺风车”活动。

赚钱归赚钱,许老师有情怀的,举国盛事,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