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2页)

宇智波泉奈要看顾毛线和毛线织品的生产,千手柱间则是被阿缘派出去收挖煤和临时造各种木质工具。比如木推车之类的。上次另一个柱间带回来的是不少,但再多也架不住它是消耗品。

算上自己这里要用的还有日后要交付给千手和宇智波两族的,那些煤根本不够用。

尽管日后肯定会逐渐演变成煤炭行业:开矿、运输、生产销售一条龙流程,但现在也没人手也没车,就只有让千手柱间带着他的大卷轴多跑几趟快递了。

蜂窝煤的制造地选在了距离村子有段距离的空地,这样万一出什么事也不会危及到村子——当然这块空地也是趁千手柱间回来有空的时候临时开的。

……能者多劳嘛。

他还在这里临时建了个小木屋给这里的工人,在这里工作的人从白天过来之后一直到傍晚之前都不会回去,中午村里会安排人来送饭,他们就在这里吃。

到了晚上再留一个人在木屋里值班,以防万一晚上突然出现什么意外。

能活到现在,被阿缘收容的这些人,远比阿缘自己更要担心出意外。

因为除了这里,他们无处可去。

就算后面能够有幸再找到一个落脚处,这中间又要走多少路,经历多少事,失去多少亲人,甚至自己有没有可能走到最后都是另说的。

尤其再过不久就是只靠寒冷就能夺走人生命的冬季。

没有人敢去赌这个可能性。

时间在忙碌中不知不觉的流逝,出于对姬君的信任,阿缘领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盘上了火炕,甚至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抢先体验了火炕的温暖。

虽然热的口舌发干,但确实是暖和。有了这样的取暖神器,人们对接下来能够度过一个舒缓的冬天又多了几分信心。

——至少对庇护自己的姬君很有信心。

接着等到傍晚的温度会让在屋外的人感到灼热的时候,人们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丰收。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人们终于对着田地里那些谷粒饱满的稻谷下了手。

阿缘的几个工坊除了留下了几个轮流值班的人之外,基本都回来帮忙了。收获在即,一切都要为丰收让路,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加入到收割的大军当中。

青壮年男性不够多,青壮年的女性就顶上。再不然,力气大身体强壮一些的孩子也用上。稻田里的水早已放空,大片大片的稻子被镰刀放倒,然后被人拖到木质的打稻机上打稻子,割稻子和打稻子虽然都是非常吃体力的活,但比起半大的孩子也能做的割稻子,打稻子只能有年轻力壮的成年人来完成,所以负责这里的都是清一色年轻力壮的年轻男女,他们将稻米同禾把分开,最后再把分离开的稻米用千手柱间之前抽空制作出来的几个小木车上运到已经开辟好的晒谷场。

田地里一片丰收的盛景。金穗飘香,稻田中的稻子都弯了腰,挤挤挨挨好像随时都会被沉重的稻谷坠的倒下似的。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景色真是看多少遍都看不够。

在阿缘氪金买来的种子和光环的作用下,地里的收获超乎人们的想象,原本还觉得把人都调回来了应该够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田地中等待收获的庄稼却还是挤挤挨挨,风一吹过,就像被风吹过的水面一样泛起层层叠叠的浪花,一眼看不到头。

带回来新一批羊毛后跟哥哥换了个班给阿缘打杂的奈良贤二也被直接拉了壮丁来做记录员,记录田地的各项数据——虽然现在还远不到追求数据的时候,但从播种到收获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有数据当然要及时记录。

——虽说这次的数据其实是阿缘作弊来的,其实不太具备参考价值,但日后用来激励人们改良种子、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种植方法还是可以的。

而作为姬君亲信的宇智波泉奈更是分了三个分身分别负责三处不同的工作,宇智波镜和小桃则是担任起了跑腿的工作,两人被他指挥的团团转,哪怕阳光不烈,身上也都或多或少的出了汗。

唉,还是人手不够。

阿缘远远地看了一下忙碌中的人们就回来了,没有过去凑热闹——这个时候她过去完全就是添乱,并不能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要是柱间先生在就好了,他身上总像是有用不完的劲儿,无论什么时候都精神奕奕的。是铁打的壮劳力。

在这种劳动力主要还是靠人工的时代,像他这样一个顶十个的类型,无论放哪儿都会大受欢迎。

当然,也包括她。

……虽然这么说好像有点太势力了。

但收获的时候,这种一个顶十个的壮劳力谁不喜欢呢?

也许是应了那句俗话‘说曹操曹操就到’,就在阿缘叹息于劳动力不够,想念柱间(的力气)的时候,千手柱间真的回来了。

——阿缘领地附近的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的某一个山头也跟着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