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山顶宾馆(第2/2页)

景区里这些工作人员,分明就是些自给自足的农户,磨盘山占地极大,虽然称之为山,但山体如名字所言,就像一个大磨盘,山顶上大部分地方平整如平地一般,而且土地肥沃、阳光和水源充足,所以山民们在附近种地种菜种果树、种一些特产山珍,养鸡养鸭养猪养鱼,不仅够自己吃的和供应前来考察的学生们以及零散游客,甚至还有富余的送出山外卖钱。

景区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引导山顶湖的水源,这些电力水利设施全都是几年前大力开发景区时一起投入修建好的,一直使用到现在,虽然有些损坏,但基本能保证景区的使用,让这里俨然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除了大巴之外,景区确实还有一辆货车来往于山里山外运输货物出山,运输一些生活物资进山,但是现在这辆货车不在景区里,什么时候能回来还不一定。

这次大巴带着学生们进山,捎带过来的十几箱货物主要是油、米、面,以供应给这些考察的学生们吃的,送足了几天的量,不到考察结束,大巴估计是不会再回来的了。

山顶村景区自修建时一次性大投入之外,近一、两年根本没怎么维护,景区里的石板路基本都修建完毕了,比如通往山顶村遗址的那条很长的山路。但规划好的其它风景点都还没有开工就废弃了,让整个所谓的景区基本保持着自然风光,不过这并不是中艺学院选择它作为史迹考察的主要原因。

中艺学院把它选定为学生文化史迹考察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承包开发山顶村景区的负责人,也就是这片景区的所有者,是中艺学院负责后勤某位院长的亲戚,中艺学院是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型艺术院校,每年学生缴纳的各项考察费用就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有了这种好事,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

比如这种考察,明明可以几百名学生一起前来,这样费用就会低很多,但学校偏偏只安排几个班几个班分别前来,美其名曰保护景区自然风光,但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