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4/4页)

“好久没有看见你,看看你又长高啦

,哎呀可真是羡慕你,这个年纪还在长高呢。”

“小赵啊,上次可真是多谢你啊,要不是你给咱们场长提了那么多好意见,我们也没有这么好的日子过啊,感谢你啊感谢你、”

“前阵子农场里面培养出来的哈密瓜,送一个给你尝尝,你等等我抱一个过来。”

同样是女同志,小赵同志到哪里都有人热情欢迎。

很快的,就有人摘来了一个黄澄澄的哈密瓜。

这哈密瓜呢,是种植在日照强度高的地方,原本并不是新区的特产,可赵曼联系了农科院的同志们,结合了八大农场当地的土壤环境,专门给培育出来的。

当下的环境还是要以果腹为主,能种庄稼的地方都不会种水果。

可新区恰好是很适合哈密瓜的生长环境——喜温暖、干燥的气候,特别适合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方生长。

恰好新区有适合西瓜、哈密瓜生长的土壤。

那人就是负责哈密瓜种植的马大叔,一见到赵曼,就跟看见了亲人一样。

大刀往下,分出来两半就是橙黄橙黄的哈密瓜,流出来浓郁的果香。

马大叔把哈密瓜切成长条,就给二人吃上了。

唐红礼吃了一口,瞬间就被哈密瓜的味道给征服了,怎么说呢,比西瓜的果香味更浓郁,甜如蜜。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甜”是很多人都追求的东西。

苦中作乐,苦中有甜。

唐红礼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跟着旁的女孩子蹭了一顿吃的。

最后走的时候,农场的人还很热情的送了她们一人两个哈密瓜。

跟在赵曼身后,唐红礼可第一次尝试到了当人背景板的滋味。

赵曼跟人介绍:“这是咱们省里面派来指导咱们新区建设的唐同志,今天她过来跟我见见世面,唐同志,你来过这么大的农场没有?”

面前的八大农场一望无垠,农工们正在地里面埋秸秆,用作每年的肥料。

望不见头的地里面一片片金黄的颜色。

这难道是小麦吗,唐红礼指着秸秆问农户:“你们怎么把麦子铺在地上呢,这地又怎么空着呢,同志啊,虽然八大农场的地很大,但也要把能利用起来的地方都利用起来嘛,我命令你们把空地上种上麦子,马

上就种上麦子!”

这可是玉米秆!

农户跟看着傻逼一样看着唐红礼,小小声说:“你可真会讲,没有累死的人,就有耕坏的地。”

不过他求生欲还是很强的,嘴里小小声嘀咕着,眼睛提溜提溜的看着唐红礼。

其实唐红礼这个人嘛 ,大小姐脾气是有一点,但在底层农民面前,是很能放得下架子的。

即便是被人吐槽,唐红礼还是虚心下问:“这位同志,你说说这是什么道理,这地为啥空半年,种半年 ,这不是造成了土壤的极大浪费嘛。”

赵曼心说您可真行,到底还是问出来个专业问题了。

不说别的,就说新区的土地跟南方就不一样,这土壤自然是黑土最肥,可新区的土地是黄土地,这样的土壤要不是经过改良,并且种植一些适合新区的农作物,换做以前这里就是不毛之地呀。

可有些东西,比如说小麦、玉米、哈密瓜、西瓜、棉花这些农作物,恰恰适合这里干燥的气候。

但新区的土壤到底没有南方的黑土地肥沃,所以才有这一年一季的说法。

别看土地宽广,有至少半年,是要在养土地的。

唐红礼啥也不懂,可你不是要体验生活嘛,大小姐我就让你体验体验什么叫生活。

赵曼指着烈日下面干活的农人:“你要不要也去挖一挖,体验体验嘛,别说到了新区,可连锄头都没摸过,来咱们新区的人,首先得在八大农场刨坑种地,才叫来新区,来嘛来嘛。”

她的话可有煽动性,好像你不在八大农场挥几下锄头,就不配跟人说你来过新区。

“就是啊同志,陈书记来了,都来咱们八大农场种过地呢。”老农人这样说。

“那我——”还不等唐红礼那一张嘴说个拒绝出来,她的手里已经被热情的老农塞了一把锄头。

至于赵曼嘛,她可是最懂哪里最舒服了,撤啦。

————

坑次坑次坑次。

就在赵曼坐在水井边上开始吃起来西瓜,问起今年的收成来的时候,唐红礼还在地里面锄地呢。

毕竟她可是省里面派来的特派员,农工们可不敢怠慢了她,还专门叫来了一个大婶手把手的教,非要把她给教会了。

所以这唐红礼从日头当中

正中午的时候,一直挖到了最热的两点钟,终于扛不住了,喘着粗气倒在边上的田埂上。

在她看来嘛,这农田可以加倍的种,活儿自然也要加倍的干。

可新区的土地又硬又死,刚刚下去几锄头,她的手心就给磨起水泡来啦。

这唐红礼刚来到新区就摆起来大小姐的架子,又是要勤务员又是要警卫的,可没成想在新区还没待够一个礼拜,就极度的想回家想妈妈。

可她是谁,是来新区指导他们建设的特派员,她还有解放妇女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她可不能倒下。

“这位同志,你刚才不是还嫌我们干的活儿少,还要我们把地加倍的种起来,你看看你自己才干了几个小时,就受不了了?”马大叔刚才可是听到了,这位同志好像是嫌弃他们干活干的少了呢。

不远处还有一片棉花田,马大叔指指那边:“你知道那边的人在干啥不?”

这么人的天,远远的看见几个从头包到脚的妇女,正坐在地上啃玉米馍呢。

除了中年女人,更多的是半大的孩子,孩子们不用大中午的干活,这会儿已经开始脱外面的衣裳了。

脱掉了外面的罩衣,里面的衣服也早就汗湿透了,孩子们在地里面领了干巴巴的玉米饼子,一个个欢天喜地的往外面跑。

这唐大小姐从小是吃米饭长大的,吃饭要配菜,在她看来啃这大白馒头,或者干巴巴的馍馍,可是人生中看起来最苦最累的差事了。

唐大小姐就摇摇头。

马大叔叹了一口气:“这些孩子们,一个个最小的才十二三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八岁,学校要求农忙时候,每天上午来这里上工,下午去上学,这就是咱们新区农工们的日常生活,打早上太阳起来就开始摘棉花,一直摘到太阳落山,你想想,要干几个小时?”

新区的早上从六点半开始,到晚上九点半太阳才落山。

唐红礼只觉得眼前一黑。

马大叔又问她:“这位同志,你要不要体验一下,咱们新区的摘棉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