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2页)

魏景和领了号舍牌,一路有考官盯着,哪怕派号舍牌的人想给个好的也不敢啊。

魏景和看着领到的号舍牌,好在不敢贿赂,也不敢给他穿小鞋,他拿到的是天字六号,离臭号远得很,不然他都担心白带那么多吃的了。

魏景和找到号舍,运气不错,顶上都好好的。

魏景和一进入号舍,后头跟着的官差立即铁面无私地锁上号门,防止乱跑,想出去还得挂牌。历史上就有发生走水因为被锁着活活烧死的,最后朝廷也只是禁止考生带炉火,却没取消这道锁。

上面发下来一小桶水,三根蜡烛,火褶子,水若不够可以再要。

魏景和将小小的号舍收拾好,东西放好,见离发卷还有半个时辰,便先揣着暖暖的石头闭目养神。

一直盯着他的考官觉得这也太淡定了,就这么胸有成竹?若是没考好可就要叫天下人耻笑了。

要是他们才不会来考,被诟病就被诟病呗,那么多丰功伟绩,早盖过这个缺点,总好过考不中被耻笑的好。

而早一日进场封闭起来的主考官们这会才知道魏景和来参考了,个个瞪大双目不敢置信,这魏景和居然想不开跑来考会试!他是对自己的才学很有信心吗?也不怕考砸了叫人耻笑。

天大亮,辰时三刻,魏景和拿到了发下来的考题。

第一场考的是三道四书题。

魏景和拿到的第一道考题是——百姓足,君孰不足

一般考题从《四书五经》中取出一句回话或一句话中的某答一部分,甚至有从几句话中各区一字重新组合的,让考生破题写一篇文章。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话出自《论语·颜渊》。

结合上下原意是主讲富民。

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会不富足,百姓不能富足,国家也不会真正富足。

出这考题的人是要考生写出如何使百姓富足,还是要考生论辩其意,就看考生如何解题了。

魏景和是重点观察对象,考官只差没到号舍前盯着他了,最重要的是好奇他写的文章是什么样的。

魏景和从县令到户部侍郎,官也不是白当的,比起其他考生纸上谈兵,他更有实践经验和感触,所以破题后,下笔如有神助。

一气呵成在草稿上写完,魏景和抬头看看天色,才发现午时已过,四周也响起了考生充饥的各种声音。

魏景和收拾好卷子和笔墨,活动了下筋骨,拿出套盘来。

这是安觅到铁铺让人特别打造,自热包是那爱捣鼓东西的二舅哥做出来的。

魏景和最先吃的是盛在盘子里的炒饭,是岳母大人一早起来炒的,如今天不热,放到这会吃正好。

把加热包放到底下,加上水,放上有炒饭的那一层,盖上盖子,不一会儿,香味飘散出去。

附近号舍的考生狂吸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