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比特的暴力(第2/4页)

“嗯。”林逾静信服点头,“唔,一路人。”

“你呢?”杜松涛转望李峥,“接受这个态度么?”

“勉强接受吧。”李峥点头道,“基础任务是学习,在这之上能做多少做多少,如果实习期满黄二仍未成功发射,我也会以兼职的方式继续帮忙。”

“好,那么态度统一了,接下来说规矩。”杜松涛抬手道,“第一,晚六点准时下班,谁要加班谁就搬出这个办公室。”

“支持!”林逾静拍本称快。

“嘁。”李峥只侧了个头。

杜松涛继续说道。

“第二,非工作时间,不要因为工作的事情打扰我,如果是喝酒、聊天、或者去什么派对,我当然是支持的。”

“第三,工作时间不要偷懒,用每一分钟尽情工作,不要搞熬夜工作再白天补觉这种蠢事,我这里只要清醒的大脑和充沛的灵感,你觉得自己没有这两样东西就回家休息去。”

“好,规矩说完了,下面是工作方针。”

“我们人力有限,只做头部工作。”

“既研究、挖掘出故障灵感与可靠线索。”

“然后把这些东西抛给外面的人,他们自然会拼命做后续工作。”

“我们则用这个时间去寻找下一个灵感。”

“直至得到可靠结论,确定有效方案之前,我们维持这个工作循环。”

“你们可能认为这样的方针对外面的人不公平,但我们毕竟算半个外行,灵感与跨学科视角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而不是陷入冗杂工作的泥潭。”

“所以,现在开始,找到你们的灵感,试着挖点东西出来。”

杜松涛被二人呆看良久后,才又一挥手:“我说完了,去吧。”

李峥有些迷糊地挠头:“没有任何具体的指示么?”

“我不是指示过了么?”杜松涛点了点脑袋,“找到灵感,挖点东西出来,我们三个,无论谁有任何设想和发现,都随时讨论,有必要的话进行合作研究,不然就自由探索。”

“收到了。”林逾静立刻起身,“一路人!”

杜松涛笑着摆手:“记得六点下班啊,别逼我催。”

说着到个,林逾静比研究火箭还要自信,而且满脸都是坚决:“保证分秒不差。”

李峥则摇了摇头,起身嘟囔道:“我的思维不是灵感驱动的,还是去研究数据和算法了。”

“随你,六点下班就好了。”

“七点行么?吃个饭再走。”

“不行。”

“你为什么这么严格?”

“就是这么严格。”

“不就加个班么……”

李峥悻悻回到了工位。

迎接他的,是林逾静满脸的舒适。

她脸上好像写着——终于有人能治你了!

……

与杜松涛共事以来,工作节奏明显变飘了。

没有压力,没有期限,偶尔谁有灵感就一起聊聊,不然就是各搞各的。

这样混了两周后……

果然没有任何进展!

这中间李峥还请了三天假,去衡水拿了块生物金牌回来,全国第七的成绩,也创造了他参赛以来的最差战绩,连逼呼关于他的问题下面也充满了遗憾之情。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李峥的决心却并没有被杜松涛的工作风格消解,他依然坚持发挥自己的有限特长,希望用数学的方式,在试车数据中找到什么。

如果不是出于机密要求,他早就会拿着数学模型去找解其纷之类的人讨教了。

这个过程中他也试过与十一所的人再次合作,但对方的工作重心早已转移,手头的事情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不太可能再为李峥的课题投入更大的精力。

与“空降师”的不温不火不同,YF-87团队的意见已经分成了激烈的两派。

其一,更换材料,加强整个轴系。

虽然无法确切地诊断病因,但既然故障现象是轴系断裂,那么加强这个薄弱环节自然是一条可行之路。

这样的代价是发动机重量大幅增加,火箭有效载荷减少5%到15%,虽然不敢肯定100%解决问题,但这个方案胜在直观快捷,可以抢在927动工之前利用工厂的产能,年底前完成试车。

其二,重新设计整套发动机。

正如杜松涛所说,运载火箭是一套复杂而又精密的工程。

很多时候,找到故障,纠正故障,远比另起炉灶重新设计的成本还要高。

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进,那就推到重来。

这种莫名其妙的低概率故障,不可能连续发生两次。

就好比在1-100中随机掷出一个数字,1-98都代表成功发射,99和100代表出现故障。

第一次,很倒霉,抽中了99。

那就再来一次,总不可能连续倒霉。

这个方案的优势在于根除病症的可能性更大,且为黄二开辟了更长远发展的空间。

劣势也很明显,重新设计发动机将不可能在一年内完成,采取这个方案,等同于公开宣示黄二向927让位。

中华大型氢氧发动机这件事,真的就从长计议了。

这两套方案,也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赵振华的办公桌上。

此时的赵振华已经新染了头发,白发统统不见。

但在这一头乌发的对比之下,他的面容却更显苍老。

“明跃啊……十七所什么没经历过……这个坎儿就趟不过去了么?”赵振华死抓着报告,目光有些失神,“减少这么大有效运载负荷,那黄二的意义还存在么?上氢氧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追求更极限的负载么?这就相当于一个人为了跑得更快,主动降低了自己的体重,但你们发现他骨头也变脆了,于是往他腿上打了两层钢板,意义何在?”

“证明他还能跑。”朱明跃沉沉点头,“先跑起来,不要倒下,然后再抓紧时间研究问题。”

“那我们,岂不是成了耽误航天发展的罪人了?”赵振华无力地举起报告,凝视着朱明跃道,“用这么一个糊弄人的方案,争取更多的资源,修修补补,短时间内的确有可能自保,但我无法说这东西比927更强。”

“那就只有另一个方案了。”朱明跃叹道,“放弃眼前,重新设计。”

“唉……”赵振华放下报告,靠在椅背上,仰天凝视许久,“杜松涛他们研究的怎么样了?”

“提出了几种设想,但缺乏有效证据,难以开展研究,即便有有效证据,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

“不对,这不是李峥的风格……”赵振华重又直起身子,“李峥有没有什么进展?”

“据我所知,他依然在主攻数据和算法,但能力可能已经挖掘到了极限。”朱明跃摇头道,“他提出要与哈工大的实验室分享资料,展开合作,但事关重大,我暂时还没有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