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美颜盛世番外二亲亲十四叔也“……(第3/4页)

石氏一族在汉官中颇有威望。石氏入宫后受到顺治皇帝礼遇,住在西六宫中的永寿宫,宫中呼为“永寿宫妃”。根据《永平府志》记载,顺治皇帝对石氏的家人也是封赏有加。

石氏和董鄂妃的关系很好,平日一起诵读诗书,谈论家常……

石氏在宫里也被允许穿汉装、说汉话……

石氏在康熙六年去世。康熙皇帝下令辍朝三日,追封石氏为“皇考恪妃”,命大内及宗室等素服三日,不祭神。丧礼按□□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的规格操办,十分隆重……

当然,这位妃子的家族是被抬旗的。

张廷玉明白几位老臣的意思——顺治皇帝曾经鼓励满汉互结婚姻,他自己迎娶汉族妃子,以身作则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这一个证明。

康熙皇帝的一生都没有正经的汉妃,后面收进宫的几个位分低的,还是曹寅的表亲家里的,同样出自包衣旗的女子。

时间太久远,他们都要忘记这件事情了。

方苞眉心紧皱。

张廷玉瞧着两位老臣古稀之年的模样,吞吞吐吐地问出来:“如果,皇上,有意答应……”

陈廷敬长长地叹气:“河西四将、姚启圣、周培公……江南世家、中原世家……这些人的后人都可以。”

张廷玉摇头:“老相爷,我要说的是,你和……”

张延玉的目光落在陈延敬和李光地身上。

陈廷敬:“!!!”

李光地:“!!!”

方苞:“!!!”

震惊中,方苞先回神:“我家的两个女儿,也要参加选秀,都对皇上喜欢得不得了……”

陈廷敬重重地咳嗽,脸上泛起潮红,张延玉赶紧给他顺背,李光地还在呆愣中。

第二天,弘星在上小朝的时候,就感觉有几个官员,看他的眼神儿特“奇怪”。

小朝过后是经筵讲学,一场讲学下来,弘星的感觉更深刻。

弘星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他也不会询问,看看时辰,去慈安宫和慈宁宫请安,都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玩一会儿,正好回来乾清宫午休。

一个人用完晚膳,大太监提醒待会儿李绂来见,弘星看看雨后湿润的好天气,干脆领着李绂出门逛街。

少年郎一身枫叶红的一裹圆,头上一个乌黑油亮的小啾啾辫子,眼睛上一个大墨镜,大拇指上扳指,手腕上佛珠串儿,身上挂着怀表玉佩香囊……腰上挂着一柄银制鹅锥、一副银满池娇纹柄带鞘小刀……

还缠着一根小鞭子。

看似一般习武纨绔少年的打扮,可那顶级缂丝的布料,刺绣精细做工一眼看去就是价值很高,金玉腰带,脚上的鞋子上都有闪亮亮的钻石红宝石……这一看就不是一般富贵人家的孩子。

瞧瞧那拿着一串糖葫芦一边吃一边听“管家”唠叨的“耐心”模样,那个天生的骄纵……那份天然的贵气……

再大的墨镜也挡不住人们看一眼又看一眼。

李绂感受到皇上一出现引起的轰动,心里头直念佛,一边给皇上挥开故意挤上来的人,一边快速说道:

“南京这次的地震,五级。伤亡没有,只有些地方的人感受到家具摆动,睡觉的人惊醒。”

今年的恩科没有影响,江南文人士子的热情很高,还有人说这次地震没有伤亡也没有财产损失,都是皇上的大恩德。我在南京的感受很深,南京人对皇上那是真喜欢……”

他们身边一个汉子特不见外地拍拍李绂的肩膀,庞大腰圆、声若洪钟的:“我们对皇上更喜欢。南京人,南人……哼哼。”

周围的人哈哈哈大笑。

弘星眉眼弯弯地乐呵。

江西人·李绂干巴巴地回应:“……兄台说得对。”

众人因为他的口音,又乐哈哈地笑。

李绂:“!!!”

李绂就是当年那个,在瓜棚里遇到小娃娃·弘星的赶考秀才,当年在盐城的瓜棚里,他还因为盐商们的行为很是激愤,他来到京城后还有意打听有没有哪家长得特好,一见不忘的小公子——

谁能想到,那个小娃娃,他就是大清的小殿下,现在的皇上?

李绂作为一个清官,一个立志打击贪官奸商的好官,一个勤政爱民、祸福不动心,生死置度外……的硬汉派官员,却对于皇上所有骄纵的习惯都接受良好,从不像某些官员一样天天劝谏,这就是原因啊。

李绂发现皇上将吃手里的糖葫芦送给一个小娃娃,特自然地掏出来手帕给皇上擦擦手……皇上就应该这样被娇惯着。

“扬州盐商安家人进京,进京的第一天就去拜见他们的老主子。”自从得知大名鼎鼎的盐商安家,曾经资助他银两的那个安家,居然是纳兰家的家仆出身,李绂到现在还是一肚子气,特不待见贪心不足的纳兰家……”

弘星安静地听着,悠哉哉地摇摇手里的文人扇:“沿海养殖海带的渔民越来越多,海带的价格也低了不少……大脖子病……只能靠时间慢慢来。”

李绂小小的欢喜:“现在老百姓吃盐方便了,最偏远的地方,盐的价格也不到十文钱一斤……这次南下,我还发现,长江一带的大脖子病情有好转,至少没有恶化……

最难的是山窝窝里的村庄,特别是那些部落民族生活的人,太封闭,地方官不好做事,暂时也管不到那里……姑娘,请让让。”

李绂正说话那,发现一位姑娘挡在他们面前,可劲儿瞧着皇上,生气:“姑娘,请注意礼仪。”

姑娘羞得脸蛋儿通红,却还是不舍得移开视线。

弘星瞧着是十三四岁天真烂漫的年纪,一身书生袍、头戴瓜皮帽,摇着折扇“风流倜傥”地笑,抬脚就要避开这位差不要认出他来的姑娘。

哪知道又出来一位姑娘拉在他的前面。

弘星:“??”

街道东边的一家茶楼里吵吵嚷嚷的,似乎是一位八旗子弟和一位外地男子在打架,几位姑娘在吵架,人群看热闹看得乐哈哈,弘星听了几句……

“郑家二姑娘,郑家二姑娘又如何?”

“郑家姑娘不如何,比你董鄂家如何一点点……够了不?”

弘星不敢相信这是郑家的姑娘和董鄂家的姑娘,瞧着这两位一身男装的小姑娘不错眼地看着他——右手放到李绂的肩膀上——两位的姑娘的目光落在他的手上!

弘星小心肝儿一跳,一个运力提溜着李绂迈开“凌波微步”,眨眼间离开越来越拥挤的人群,从街道中心,来到一个拐角处的胡同口。

君臣两个找一个茶楼靠窗坐下来,李绂还没反应过来。茶楼里的文人都在议论最近评选花魁的事儿,那个叫“激情四射”,李绂听到生气,光天化日之下,这哪还有一点儿文人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