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4页)

老八一鼓作气说完,皇上抬头,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这个建议很好。自去写一个章程,有不懂的方面,和你三哥商量。”

“……儿子遵令。谢汗阿玛。”

老八带着满心的着急和愣怔出来乾清宫,不明白他汗阿玛就这么答应他了,汗阿玛还真派他去理藩院,正式的重要职务?

皇上看着老八的背影,同样没有一点儿心疼。皇上也是才发现:老八打小儿人缘好,做事、和人相处方面都很有能力,扔去团结其他国家人最合适。

老八离开,老三和老九一起来乾清宫求见。老三拿着一本章程,有关于四九城扩大教育的事儿,老九拿着一块玻璃,美滋滋喜洋洋地来献宝。

皇上看完这么一小块巴掌大小的玻璃,很满意:“玻璃做镜子、做窗户都好,你们自己去琢磨。”

老九人逢喜气精神爽胆气壮:“汗阿玛,儿子琢磨出来玻璃的很多用途,匠人们也都在研究。汗阿玛,这玻璃作坊建造的差事,儿子请命去管理。”

皇上“一视同仁”:“可。你去和画院、工部的人商议。选址方面,定在天津卫吧。”

“儿子遵命。”老九喜得心花怒放,满脸发光,“汗阿玛,有个事儿子和汗阿玛说明。儿子和八哥十弟一起对澳门的葡萄牙人出手,儿子听说他们和广东巡抚告状,广东巡抚还递了折子给汗阿玛。”

“汗阿玛,那葡萄牙居心叵测。当初说好的租住,可他们在澳门强迫当地姑娘嫁给他们的男子,生下混血儿,还在那里大肆盖教堂,宣传他们的文化。汗阿玛,儿子认为他们这是要干涉大清内政,试图朝内地伸手……”

皇上安静地听完,定定地看老九一眼。老九:“……”老三在心里吐糟老九这张嘴巴,到底是给瞄补几句。

老三踢老九一脚,躬身行礼:“汗阿玛,儿子有看法。西洋人狼子野心,企图霸占大清领土澳门,犯了‘租住’的约定。强迫大清女子,犯了大清律法,大清依法驱逐出境,合情合理合法。”

“儿子认为,可以安排理藩院给葡萄牙国王去一封国书,说明此事。”

老九:“……”

老九担心他和八哥十弟借助钮钴禄家的势力折腾出来的成果要被充公,着急得来——可他看一眼汗阿玛的面色,不敢,可他一想起澳门的生意,再不敢吱声也不舍得到嘴的肥肉。

“汗阿玛,儿子求汗阿玛,要八哥负责此事。八哥一定和那葡萄牙国王好好解释清楚。”

皇上淡淡地看他一眼,看得他心肝儿乱颤。

“可。正好你八哥去了理藩院做事,你去找你八哥即可。”

老九傻眼,八哥去了理藩院?

老三震惊,老八去了理藩院?

可是皇上那眼神儿“有事就说没事就退下”,老三赶紧双手送上自己的折子:“汗阿玛,有关于四九城的童学院、中学院,儿子都计划出来。”

皇上接过来,大致一看,点头:“很好。有关于八旗学院和包衣学院,你去和你四哥商议,其他的,顺天府尹和宗人府和国子监祭酒都会配合你……去礼部仪制清吏司,做主事。”

老三一愣,条件反射地道谢:“儿子谢汗阿玛。”

礼部是六部最清闲的部门,可是礼部的仪制清吏司主管科举考试以及全国教育,确实最适合他。而且,对比老九失去的澳门生意,这不算什么,总是正经身份不是?

老三和老九互看,至于那福晋出门游玩的事儿,不敢提了。

兄弟两个都是小郁闷地行礼告退,老九甚至因为他八哥去了理藩院而三哥去了礼部而小小的高兴。皇上看着,对这两个儿子的行为,同样没有一点儿的心疼。

皇上挨个安排好这些糟心儿子们的差事,看看时间起来活动活动手脚,刚出来御案,听到门外传来乖孙儿的脚步声。

弘星“咚咚咚”跑进来,手里拿着两本书:“玛法,你看弘星的《伊索寓言》和《武备志》。”

皇上故意忽略《武备志》,接过来《伊索寓言》一看,笑出来,上面还有小孩子的批语:“狐狸断了尾巴,认为自己变丑了,要其他狐狸也断了尾巴,坏坏又笨笨。

乌鸦用口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罐里的水也就逐渐地升高了,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这是为什么?阿玛也不知道。”

皇上忍不住笑出来:“狐狸怎么笨笨了?”

弘星眨巴眼睛:“玛法,弘星没有尾巴,弘星最闪亮。”

咳咳咳,亲亲玛法重重地咳嗽几声,真呛到了。

“……玛法知道了。弘星说不知道为何乌鸦能喝到水是吗?玛法来告诉弘星,这是因为瓶子里面的地方就那么大,石子儿进去了,里面的水面上升。”

弘星听完后更疑惑,两条小眉头纠结得来——“玛法,为什么石子儿进去瓶子,水面上升啊?”

亲亲玛法:“……”真卡词儿。“理所当然”的事情被问“为什么”,偏偏小孩儿又不是一句“自古以来就这样的”可以糊弄。

皇上装模作样地摸摸他的八字胡:“弘星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玛法需要好好想想,明儿告诉弘星。”

弘星欢喜地回答,伸手拉住玛法的衣襟:“谢谢玛法。玛法,阿玛给弘星的书本儿,弘星喜欢。玛法,哥哥们也喜欢,可是弘星只有一本。”

皇上立马答应:“玛法要武英殿给弘星印刷,五百本。”

弘星“哇哇”欢喜地大喊,大声回答:“谢谢玛法。玛法最好。玛法你看弘星的《武备志》,玛法,这个图,弘星不懂。”

皇上对于火器这些年也是下了大功夫的,接过来,领着小孩儿做到茶几边,仔细一看,微微惊讶。

“这个阵图很好。当年前朝的俞大猷和戚继光,研究战车打法,每个车营配备一百二十八辆轻重战车,每辆战车装备两门佛郎机、四支鸟铳,配备火箭和大将军炮等轻重装备……功勋卓着。”

“戚继光去世,万历朝鲜战争的稷山战役,六千明军面对数万日军,以类似戚家军的车营战术结阵,大败日军,大败丰臣秀吉。战车战术,在全世界都是大量应用,很好。”

弘星听明白了,却有了新问题:“玛法,《明史》里面说,大明战车从没上过战场?”

!!

皇上抬手摸摸乖孙儿毛茸茸的小脑袋,确认这是亲孙子。

“……战车战术很厉害。要有正确使用战车的人。到了晚明时期朝□□朽,大明战车的挡板都朽烂掉,士兵未经任何训练,缺衣少食站都站不稳……哪能打什么仗?”

“至于《明史》,现在修明史的人,和晚明那些每天自以为设计出先进战车,其实都流于形式连成品都没有的文官们,差不多。他们哪里知道,明前中期大明战车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