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节日糕饼

生物钟已经形成, 即便昨晚包饺子加上守夜,熬了大半宿,甄珍还是像往常一样, 清晨五点半准时睁开眼。没急着起床, 东北的年一过就是半个月, 直到元宵节过完,这年才算正式结束。今天初一, 各家各户都开始走亲戚,店里依然不会有多少顾客上门。

她和宝库还真没什么要走的亲戚,原主舅舅和姨妈远在数千公里之外, 年前她已经给寄了年货过去。至于甄大姑,她又不是受虐狂, 大过年的吃饱了撑的送上门找气受。本来想起床了,甄珍又安生地躺回去。

窗帘外的天色因为雪光反射要比不下雪时更亮一些,一左一右传来小孩和小猫熟睡的呼吸声, 小猫团成一团贴在她颈侧, 凉凉的鼻头紧贴着她颈上的皮肤,小孩睡觉不老实,转体一百八十度,头朝下脚朝上, 小脚差点踢上她的脸。

抬手捏捏小猫爪子上的肉垫和小孩藕节一样的小腿,甄珍心里满足, 新年的第一天有猫和小孩肥嘟嘟的肉肉可捏, 未来一年的辛苦值了。

偷得浮生一刻钟闲,劳碌命的小甄老板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坐起身伸了个懒腰,下床先把给宝库准备的新衣服从柜子里拿出来, 放在床头,等会小孩醒了好给他换上。她自己也穿上用购物券换的新毛衣,淡粉色的毛衣上面有淡蓝色机器猫图案,过年虽然长大了一岁,但童心不能丢。

下到楼下,甄珍习惯性先开锁查看咕嘟半夜的杰作,欸?新年新气象,咕嘟竟然变出两种水生生物,除了三只吸附在水箱壁上的鲍鱼之外,水里还有三只张牙舞爪的大雪蟹。

难道小家伙又升级了?还是过新年给自己加餐了?

水里的雪蟹甄珍在海鲜市场见过,这是一种灰眼雪蟹,在东北北部的朝鲜海域和俄罗斯远东海域有分布,本地卖蟹子的都叫它朝鲜长腿蟹。长腿蟹体型大,蟹肉鲜美,这下又有口福了,新年果然有好运气。

螃蟹可以等等再料理。甄珍早起是为做另一种食物,糕饼。

过年吗,怎么会少了饽饽呢?不走亲戚,总得做点好吃的点心招待邻居、朋友和相熟的顾客。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甄珍对京式糕点如数家珍。

老北平饽饽铺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元朝刚定都的时候没来得及设立御膳房,宫廷从民间订购牛油饽饽祭祖,牛油膻味浓,饽饽有着属于草原的粗粝风格,明朝迁都后,京式点心吸收了江南点心的精致,种类繁多,形成以头行、破皮、酥皮区分的大八件和中、小八件。满清入关,满洲的特色点心也加入京式点心的大家庭。

回到满清祖地,甄珍除了做椒盐银锭饼,枣泥状元饼,红豆双喜饼之外,还想做几样满洲点心,萨其马、勒特条、小炸食。

不准备做太多,馅料是昨天吃完年饭后准备的,先做模子货,八大件点心。

做八大件点心最好用陈年猪油和面,越是十年往上的陈年猪油,烘烤出来的点心味道越香还没有猪油腥。陈年猪油甄珍没有,熬制猪油时特意加了去腥的调味料,馅料也做得精细,椒盐饼的干料经过炒制再调配,枣泥和红豆沙碾得细腻,调和时还加了牛奶。

甄珍动作娴熟地给饼皮添加馅料,放入模具塑形,最后还找来一枚甄字小章,扣在饼皮上。

转炉底下放少量的炭火,坐上特制的小烤锅之后,烤锅上再放少量的炭火,两层炭火不易过多过旺,用微火焖出来的糕饼,外皮才会更加酥松。

糕点慢慢烤着,甄珍打开屋门,雪已经停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在白雪上,反射出金子般的光芒。

地上的雪没有上回下得厚,刘叔一家,还有昨晚在派出所值班的老冯已经出来扫雪了,互道一声新年好,甄珍回家取来方头铁锹,加入扫雪的队伍。估摸着时间,隔一会回家一趟,取出烤好的点心,再放入新的饼胚。

等把杏花巷街面的雪打扫完,八大件点心已经烤好一部分。三种点心甄珍每样取了一些,送给刘叔一家和老冯尝尝。

九十年代,人们才脱离匮乏没多久,无论老少都喜欢老式点心,省城就有家著名的秋林食品店,卖的长远糕、缸炉等老式糕点很受欢迎。

老冯露出财迷眼神,“大年初一吃了这个银锭子一样的饼,我今年是不是能发大财?”赶紧捡一个吃了,新出炉的点心外皮酥松,馅料咸香,扫雪消耗体力,这会饿得前胸贴后背,一块银锭椒盐饼下肚,饱满实在又美味。

“我一定能发财。”老冯吃美了,“甄珍,不跟你客气,这几块我拿走了,回去给老婆、孩子尝尝去。”

老冯忙着回去交班,刘叔一家分吃甄珍的糕饼,给红枫一块枣泥状元饼,下学期考试还要考第一,两口子和闺女吃双喜饼,讨个好彩头,明天家里要喜事多多。

正说着话,甄珍听到身后二楼的玻璃被拍响,回头一看,宝库胖脸贴在二楼的窗玻璃上,挤成大圆饼了都。

过年兴奋,小孩竟然提前醒了,甄珍赶紧跑回家。

“姐姐,过年好。”宝库昨晚没等到交子时刻就睡着了,这句憋了一晚上的过年好,终于说了出来。

见小孩团团手,咕嘟也直起身子,拱拱毛爪,做了个恭喜发财的动作。

甄珍笑着回:“宝库和咕嘟也过年好。”

问完好,换上新衣服,宝库淡黄的平绒布小夹克,配同色平绒布裤子,里搭小鸭子图案的黄毛衣,一身黄澄澄,扯蛋小英雄必须跟蛋黄一个色。

连小猫也有一个淡黄色小领结。

昨天吃了太多肉,初一一早吃点清淡的,跟椒盐饼一锅出的焖炉火烧配八宝酱菜,吃一个火烧,再吃一块枣泥饼,宝库就饱了。伸出食指,把掉到桌子上的饼渣也捻起来吃掉,对早餐很满意,“宝库爱吃渣渣饼。”

小孩子爱给认识的一切命名。

甄珍笑着招呼弟弟跟她一起去厨房,“跟姐姐做好玩的去。”

“哦哦。”一听有好玩的,宝库立即从餐厅的榆木椅上出溜下来。

被重新安置在高脚椅子上的小孩,跟姐姐学做满族祭堂子的小炸食,这是一道纯手工捏出来的高级甜点,奶油和面,工序复杂,油炸前要先把手里的面皮捏成拇指大小的各种器物。

甄珍捏一样,宝库认一样。把小巧玲珑的面食用两根手指捏住,小孩又差点瞅对眼,“这是腰鼓。”

“不是朝鲜族的腰鼓,这是我们满族先祖祭祀常用的一种花鼓。”

“这个是馒头。”

“对,是馒头。再看这个,是螺壳,是不是跟咱家柜子上的大海螺一个样?这个呢,叫排叉。这些面食是我们满族人以前祭堂子时用到的食物,每一个都代表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