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四)(第2/3页)

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化乃成也。

而“言传身教”这个词,则是由此而出。

当时刘大夏虽然知道出处,但却对张小公爷的话感到有些云山雾罩不甚明了。

可当面前的这些个百姓们,延绵数十里甚至可能延绵四省的给太子、给小公爷送行。

看到了这一幕,刘大夏突然明白张小公爷要表达的是什么了。

说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不如实实在在的为百姓们做点事情。

百姓们不傻,他们有眼睛、有耳朵、有脑子。

他们心底里有一杆秤,很清楚谁对自己如何。

张小公爷与太子如今得到的一切,不是他们三两句话说出来的。

是实实在在的在堤坝上,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所以才有了那一句:“其身不正,虽令下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立身不正哪怕是有权下令,哪怕是下面执行了也难免懈怠“令从”。

只有以身作则亲自去做,下面的执行者才会心甘情愿的跟随。

而如果没有身体力行仅仅是口头上去说的话,那么产生的只是争执和辩论。

甚至被迫执行,也只是阳奉阴违。

张小公爷和太子做的,其实并不复杂。

他们只是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堤坝上,在危险的区域里带着人用自己的马车堵住了缺口。

他们只是默默的吃着跟灾民一样的饭菜,然后跟其他的军汉、青壮一般扛起沙袋。

他们做了什么,百姓们是看到的。

不需他们自己去说什么,百姓们自会分辨。

那么,百姓们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吗?!

百姓们是知道的,这自发组织起来的、延绵数十里甚至可能延绵至四省的灾民送行队伍……

这就是最好的注解,也是百姓们给他们最大的褒奖。

洪灾是危,危及百姓、危及国本。

但同时亦是机,危中护持、险中卫之!

如此而行之,自能聚民心、凝民意。

望着百姓们自发的跪送太子、行小公爷,刘大夏默默的抬首望去。

这两位并没有直接对他教授什么,但从他们身上……刘大夏觉着自己学到了什么。

或许,这亦是另一种形式的言传身教罢!

刘大夏所不知道的是,此时一脸肃穆站在辇驾上的太子朱厚照浑身颤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唯有躬行,方知真切!陆放翁公,诚不欺我耶!

也是这一刻,朱厚照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民心、什么叫民意。

亦是这一刻,他无比的感激自己那位沉默的少年恩师。

是他力排众议甚至不惜与自己的父皇冲突,也要保自己救灾一行。

一直以来,熊孩子对于民心、对于治国总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如何是一个好皇帝、如何做一个好皇帝,他思考过却没有确切的答案。

当今日这些百姓们恭敬的送他上辇,当他看着这些百姓们自发的为他送行的时候。

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君王。

这些都不是先生们能教授的,亦不是书本上能学来的。

要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走在百姓身边,体恤民苦、悯民之疾。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懂得为君者让如何处之。

“恭送殿下!拜殿下活命恩德!!”

拜倒的百姓中,不知谁喊出了第一声的呼唤。

接着,便是那无数跪倒的百姓抱拳抬首望着那辇驾上的太子声浪如雷!

“恭送殿下!拜殿下活命恩德!!”

这声浪轰然炸响,却不仅仅是限于此一地。

便听得远远的,那看不到尽头的人潮中这声浪愈加高涨!

“殿下活命恩德,永世不忘呐!!”

这一声声的呼喊,如同重锤擂鼓“彭彭彭~”的敲在朱厚照的心脏上。

一时间那激荡的血气从心中升起,充盈布满了他全身上下。

他面皮涨红,嘴唇不住的哆嗦。

望向不远处面带欣慰的少年恩师虎哥儿,再回首望向了那丝丝心血所绣之幡幢。

朱厚照缓缓的吐出一口,他昂然目视远方。

似乎是在这一刻,他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总算是控制住了……”

京师,新皇宫内。

内殿御书房,这里被设置在了二楼。

可以从这里,眺望整个京师万家灯火。

弘治皇帝很是疲惫,刘健倒是看起来精神好多了。

这段时间负责处理政务的是谢迁,老刘基本就是半退休状态。

只等着此番太子回京后、陛下立元老院,然后自己就荣退养老院……呸!是元老院。

当年的科举舞弊案早已平息,程敏政日前已获内阁允任吏部尚书。

都知道老程只是过渡一下,若非是当年的舞弊案或许他早已高升内阁了。

要知道,舞弊案之前老臣可就是礼部右侍郎了。

刘健一退,他本就有资格问鼎内阁之位。

“太子与痴虎儿,此番艰辛呐!”

弘治皇帝说着,缓缓从龙椅上起身走了下来。

这座“御书楼”的布置他很喜欢,一楼是接待于多数大臣所用。

辉煌浑厚,大气磅礴,大量所用之金丝楠、紫檀等名贵木料。

并有各珍本善集可供选阅,还藏有他每月所批复的奏本可随时查阅。

日常事务接见臣属,弘治皇帝多选于此。

大殿之大朝会已经从每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

大朝会虽然减少了,可处理事务却变得更加快捷。

各部皆各司其职,少了言官的肘制、多了廉政肃贪院及调查局的监察。

其实这两者不显山不露水,更让他们两股颤栗不敢懈怠。

悬剑不落心方慎,隐而不知畏惧深。

弘治皇帝除了大朝会之外,每日只会在这里听取内阁及各部尚书的汇报。

相当于一次小朝会,且几乎时间都不长。

而二楼更像是叙及私情、论及密事所用,在这里弘治皇帝更放松一些。

和一楼的恢弘磅礴相比,这里更显温馨、静瑟。

即便是二楼,隔层亦铺设了烟道。

琉璃在这里被大量的使用,屋内更有隔间、茶室及绿植。

内阁及六部重臣被单独召见的时候,几乎都是在此见皇帝。

在这里才有资格获赐座,皇帝心情好说不准会给你亲自泡一杯茶。

“是啊!有赖陛下天威,此番水患总算是退去了。”

刘健也很是感慨,这一次水患波及四省、灾民百万有余。

若是往年必然出现白莲妖人作乱,甚至流民汇集动摇国本。

可这一次内库里有钱的弘治皇帝大手一挥,太后、皇后宴会举办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