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明枪暗箭乱云渡,三千里外搏功勋(一)(第2/3页)

“可如今不反的话,我等就真的完了!!”

老者听着这话不由得脸色忽青呼白,最终长叹一声。

国朝这一手实实在在的打在了他们的软肋上,上回他们招募的是流民。

各家即便是不满,亦无可奈何。

而且没有伤到他们的根基,所以大家忍一忍也就算了。

这回不一样了,他们这回招募的是各家的家奴!

还有投效到他们家中的小农户、小商贩,这就真的是要挖根基了。

这些人家有谁是亲自下田的?!

如果没有那些农户、商贩的投效,甚至拿卖身契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老夫真想知道,是谁出此招数!端的是无比狠毒啊!!”

老者无比悲愤,这次来招募的是布政使司方面陪同的京官。

到了地方就开始登记,招来了当地百姓。

若是有卖身契的,国朝会出银子赎身、并派田亩。

他们的赎身钱粮,可以从日后的收成里扣除。

这一招直接打了无数豪门大户的死穴,开始他们还试图挣扎一下。

让些许帮闲去威逼恐吓,说官府给的地可都不是啥好地。

还吓唬百姓,别到时候被人卖都不知道。

开始也忽悠住了些许家奴,吓的他们不敢登记。

但就在数日前……

“相亲们,你们也是知道我赵三儿的!少年气盛惹下人命官司……”

赵家庄子的祠堂里,族长赵德盛杵着拐看不出喜怒。

老头子是根本就不想召开宗族会的,然而他身边坐着的两位官差笑吟吟的看着他……

老家伙知道,若是不按他们说的办……呵呵,呵呵。

“着了草,前些年才赎了罪到了京师……”

到宗族祠堂里的,都是各家里做主的。

赵三儿的事儿,他们也是知道些许的。

这小子当年倒也不是瞎闹腾,就是家里与人争田惹出了人命官司。

事情说大不大,也都知道是对方先动的手。

他抢了锄头反手把人给打死了,且那人是个无赖子。

只是家中姐夫是县衙里的推官,所以才被迫着草为贼。

“蒙陛下仁慈啊!我赵三儿苦役做了这些年,便算是赎罪了。”

不赎罪你也没法站咱们面前啊,下面赵家庄子的老汉们依旧疑惑。

赵三儿毕竟不善言辞,干脆就把自己的情况全都说了一遍。

首先就是这些年他服苦役,因为勤奋干活儿所以提前刑满。

刑部评判他表现为“优”,于是派发了他十二两银子。

这下赵家庄的老头子们全傻眼了,卧槽!第一次听闻,这服苦役还有银子的?!

顿时所有人瞪大了眼珠子。

“出来后牢里的推官问我有没有地方落脚,将来有何打算……”

哟~!这还帮忙寻摸生计了啊?!

一群土老冒们更傻眼了,这玩意……没听说过啊!

“推官老爷听闻我还不知落脚打算,便领我到照磨老爷那儿谈安置……”

简单说就是现在鞑靼原本所在的草原上航需要人,但去的人不能是怂包、也不好抽调。

于是赵三儿这样原本服刑的流民,就成为了安置对象。

“三十亩好田、两匹挽马、农具良种,算咱三十两银子!且十年内还上便可,不算利!税赋还免五年!”

我……尼玛!这相当于是白送啊!

三十亩好田,只要没灾没难、照着一亩上田能有一石半的产出算……

那可就是妥妥四十多石啊,一家三口又有挽马两匹、农具、良种。

能吃多少粮食?!算上拿去换盐、菜、油的,咋地都能余下个二十石罢?!

按照现下一石八钱银子算,一年能存下来十六两。

五年免了税赋,也就是说卖一哈子力气、省点儿花用两年就能把官方的银子还上了!

人家还给宽限到了十年、不算利息,又能免税五年。

这尼玛不是白送还是啥?!

哪怕是老天爷不给力,收成惨些许两亩出一石粮食。

那特么三十亩,也能出来二十多石啊!

自家吃饭是肯定够了。

只要两年稳定收成,这银子就能还上了!

“照磨大人说了,若有灾祸可请免粮秣。日后税赋,则是按二十税一计……”

赵三儿这么一说,下面赵家庄子的老头儿们眼珠子滴溜溜的转起来了。

没人是傻子,尤其是这些老农。

你跟他们说的天花乱坠没啥用,但说到实实在在的田亩税赋他们全都门儿清啊!

二十税一这个是真不高了,按照田亩的产出那绝对杠杠好使。

且五年免税两年风调雨顺还上银子,剩下三年每年十多两纯挣啊!

三年下来得有四五十两了,大屋子盖上、再买上几晌好地……

何愁家族不兴啊!

“如今鞑靼已经归入咱们大明了,草原上筑城、筑路都少了人手……”

眼见赵三儿继续给他们叨咕着,这些个老家伙们看起来浑浊的眼珠子则是越发光亮!

卧槽尼玛!合该咱们老赵家要兴旺啊!

按照赵三儿说的,现下过去这会儿的田亩可以照着一比三置换。

每家还按照丁口给安置口粮,并沿途口粮都算官府的。

家里没田的也成,去帮官府干活儿挣就是了。

筑城、筑路、修宅子……等等,干活儿挣了银子就能置办地去。

只要干满一年评上一个“优”,那就有资格享受跟赵三儿一样的条件分田。

其他人想要这条件?!也行,干活儿!

一时间这些个赵家庄子的老家伙们脑子开始飞快的转起来,不断的计算利弊得失。

家里有仨崽子,丢一个过去干活儿。

剩下俩就伺候着田亩,现在手上的十来亩地实在是吃不饱饭啊!

且产出越来越少,仨半大小子都要把家里吃穷了。

更别说以后还得给他们讨媳妇,没田、没宅谁肯嫁啊?!

不如咬咬牙,这十来亩下田给置换上去。

那下来就是三十来亩,家里仨崽子去一个又能换来三十亩。

这前后就是六十多亩地,俩崽子伺弄田只要风调雨顺再省点儿,一年就能还上了!

还免税赋五年呢,仨崽子卖卖力气两年就能盖上大宅子。

老头子再跟老太婆伺弄点儿鸡鸭,五年光景咋地都能囤下个百来两银子!

一想到这些,顿时这些个老头子们坐不住了。

百多两银子、数十亩地,还有大宅子!

有这些在,家里仨崽子还愁讨不上媳妇?!

懒汉才讨不上媳妇呢!

“两位大人,赵三儿所说的可是真的?!”

还是有谨慎的老头儿没敢信赵三儿,问的是边上的那两位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