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五)(第2/3页)

所以在他们挣了银子的同时,那些归化成为了滇南布政使治下之民的寨民也挣钱了。

手上有钱了,自然是要大量采买。

首先就是粤北拳头产品的铁镬销量大增,其次便是下山领受田亩、给自己修宅子。

从前的流民也下山了,现在既往不咎不说还给派田亩。

一时间曾经卫所、流民上山的,也都纷纷下山与布政使司登记。

但这些流民手上没啥钱啊,只能是卖个劳力挣口饭吃。

筑路不需要他们,迁下来的寨民修宅子就用上他们了。

这方面货殖会早有经验了,立马将这些流民们雇佣起来。

内库从京师、粤北找来大匠,开始就地起砖窑大量的烧砖瓦。

李东阳坐镇春城,有他在自然诸多事宜都可以协调起来。

参照于黔州的经验,大量的秀才、举子们被召集起来。

临时的庠序教谕部搭建了框架,由李东阳亲自代管。

并上奏国朝请派庠序教谕部滇南司使,将滇南的社学办起来。

“还需多久可通行?!”

毛锐带着亲卫,站在山岗上看着下面的安南战俘们熙熙攘攘。

边上的国防军们倒也和气,主要是这些战俘们都很配合。

因为都知道赶紧修好了,才能拿银子回家。

于是这些战俘们每人偷懒,都在卖力干活儿。

“五日之内,这已经是最快的了!”

负责筑路的大匠在边上苦笑着叹气道:“这还是有战象,不然更慢。”

毛锐抿着嘴不吭气儿,吴鉴那边已经领着黔州的壮勇、国防军运动到东吁边境了。

张小公爷的信鸽飞回来了,他们已经抵达占婆故地。

按照计划他们抵达后会在三日内发起进攻,而现在这里的驿道还没有修好。

“安排人手日夜轮替,三日内必须修好!”

便见得毛锐豁然转身,拍了拍这大匠的肩膀:“小公爷在等着我们!”

“一着不慎,很可能小公爷就得落入数十万安南大军的围攻中!”

这大匠听得如此,不由得一个哆嗦!

他可很清楚张小公爷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原来的工匠什么待遇、现在什么待遇。

可以说,他们全都是靠着张小公爷一力推撑起来的。

若是张小公爷有了个啥事儿,回头各种读书老爷们说不得就得下手收拾他们了。

仅仅是粤北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满了,尤其是很多秀才们。

凭啥你们这些个贱籍匠人,比某这寒窗苦读数十年的要过的好?!

还尼玛有身份地位了,还尼玛归属内库皇家了!

若非是京师来的内官们镇着,给他们撑腰。

说不准这些个秀才们,一早就找茬儿闹上门来了。

“将军放心,老头子就算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会在三日内打通!”

这大匠一咬牙,拱手赶紧下去。

而毛锐则是对着他行了一个军礼,肃然道:“先生辛苦!”

不希望张小公爷出事儿的,除了大匠还有国防军。

都知道这国防军是谁建议建立起来的,军中还有大量张小公爷的门生故旧。

国防军内的也都知道,文官们早想给国防军里渗沙子了。

只是叫张小公爷给顶回去了,但这也就是张小公爷还活着的情况下。

一旦张小公爷这里出现了啥子问题,陛下能顶住文官们的压力么?!

摆脱了文官的肘制,国防军先展现出来的是勃勃生机。

皇家支持下大家干的虽然还是刀头舔血的活儿,可至少有了指望。

战死的烧埋银子没短过,平日里还有月银。

谁特么想回到从前那样啊?!

可以说,无论军伍还是工匠都是因着张小公爷而地位升高的。

没有人比他们更盼着小公爷长命百岁、权势荣宠不衰,唯有这样才能护持他们富足。

毛锐在山上沉默的看了一会儿,便带着亲卫们下山了。

山下的一处营寨里,一群安南军卒们正在不太利索的练习着大明官话。

谍报司的人正在给他们讲课,内容便是之前玉螭虎订下的。

“大家要好好学,回去后给家中乡邻老少说清楚!我大明不干犯百姓!”

谍报司西南提督郑友郑常平笑眯眯的站在场中,用着娴熟的安南话给下面的军卒们道。

“所以你们得好好学好官话,这才能给到地方的国防军引路!”

毛锐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了,但每次过来看着这情形不由得都生出些许寒意。

郑常平笑眯眯的面孔下,不断喷薄着的却是能毒死安南的毒液。

他教这些人怎么用话术蒙混过关卡,潜伏回自己乡里。

如何判断信得过的乡亲,要找那些跟大户读书人有仇的。

把乡里的那些大户的情况都摸清楚,他们家粮仓在哪儿、有多少家丁。

家里有多少刀剑铠甲,占了多少田亩。

“到时候大明把那些大户人田都分给大家租种,按大明三十税一来交就行了!”

郑常平痛心疾首的,对着下面的这些个遴选出来的安南军卒们道。

“某可是知道的,如今安南是十税一罢?!老爷们还得抽你们三成,吃饱都难啊!”

这话一说,下面的军卒就有人呜咽了起来。

“我家弟弟就是吃不饱,碰上水涝被卖给了阮老爷家的……”

“呜呜呜……”

下面的军卒们多也是贫苦出身,哪怕家里稍微好点儿的谁肯孩子出来从军啊。

这可不是后世,还有个当兵光荣。

别说是这会儿了,便是在民国时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大家放心!我大明军伍乃仁义之师,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说到这点,下面的军卒们倒是承认的。

旁的不说,光是给肉吃这点就比在安南军伍里强啊!

自己都是战俘了,干活儿完了还给银子。

这……这尼玛未曾闻也!

军卒们虽是贫苦出身,但哪个又是纯粹的傻子?!

谁实实在在的对他们好,难道感觉不出来么?!

老爷、将校对他们那是非打即骂,就算是杀了也没人搭理。

在这里干活儿虽然苦,可不偷懒也不会挨鞭子、挨骂。

“所以啊!大家可以放心,某今日所言句句属实!”

便见得郑常平红着眼珠子,拍着胸口昂首道:“我郑某也是贫苦出身啊!”

“我家陛下心疼贫苦人,我大明秦地里受灾陛下都要请太后、皇后两宫亲自派粮……”

“还给大家找了活儿干,给他们盖屋子、发粮食……”

我们陛下那是心善人啊,见不得大家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