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朝堂纷乱有信至,聪慧异常朱厚照(第2/3页)

吏部倪岳在朝班上站出来,躬身上禀:“且,元老院之事当于吏部功考后方可执之。”

倪岳的理由很简单,新科进士们学识是够了。

但执政经验不足啊,若是现在直接委派官职恐怕得出现错漏。

“禀陛下,臣附议!”

站出来的是庠序教谕部的方志方信之,便见得他大声道。

“新科进士者,当再行‘观政’、习‘行政’方可委派。”

倪岳听得方志的话不由得心下哟了一声,这老方看来又从玉螭虎哪儿混到啥新路数了啊!

“此番吏部功考,天下得功考上佳者一则调回京师传授执政之法于新科进士。”

“二则可随将入元老院之各部尚书,以熟各部……”

老方当然是从张小公爷那里听来的,回去后就做了一个疏奏。

此时自然是能侃侃而谈,毫不怯场。

一番话说出来,大致的意思就是吏部此番功考上佳者调入京师准备接替入元老院之尚书。

这些来京述职之官宦,单日随各部尚书熟悉准备接任。

双日则是至新贡院处进行政务讲习,将治理地方心得体会整理成册。

教授于新科进士们,以便他们可以就任地方的时候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新科进士们单日入朝堂、各部观政,双日则是听讲。

吏部进行功考之时,各部除了自身政务之外亦莫闲着。

如今天下举子都赴京师赶考呢,干脆趁着这个时候各部亦单独开科录取人手补充。

各部开科录取完毕后,他们还可随新科进士一并观政、听讲。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通,弘治皇帝及内阁诸大学士听的是频频点头。

回头就让各部拟定章程出来,准备贯彻此事。

看似在忙碌着学馆,似乎无所事事的张小公爷此时却眯着眼睛手里捏着一封密信。

张诚就在他的面前苦笑的作者,轻声道:“人没找到……”

“这是从滇南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里面的笔迹、白莲印记确认过了。”

说到这里,张诚顿了顿:“是李福达没错!”

张小公爷摊开信来,看着上面的字句轻声道:“陛下、军部如何说?!”

“陛下想知道,您是否愿意去……”

张诚这么一问,小公爷的脸色顿时就垮了。

这特么李福达跟劳资是有仇罢?!

上回非说是跟自己交手,这也就罢了。

这回来的这封信还专门提到了自己,这是个嘛意思?!

张小公爷摊开信来,却见上面只是简简单单的写了几行字。

“滇南即将生变,欲行黔州之事物还请玉螭虎亲至春城。”

上面没有署名,只是留下了一个古怪的符号。

这特么……都提到了黔州了,我还能不去么?!

滇南那边其实一直都很困扰帝国,原因跟黔州相似。

但因为沐王府镇守滇南且威望极高,所以还算是暂时能够压得住的。

这上面提到了滇南即将生变,凭借着李福达的本事……

恐怕这生变,不是什么小事啊!

再者说了,皇帝问你意思而已……

特么能不去么!!

“陛下的意思,此番前往您为主将、许泰为副将率国防军一军前往。”

张诚看着小公爷的脸色,无奈的笑了笑。

“且加衔总督滇、黔、粤三省,若是李福达功勋投效自当回朝赏赐。”

剩下的话张诚没说,小公爷自然是心神领会。

他李福达若是真立下了功勋,弘治皇帝宽仁也并非容不下他李家。

可他李福达若是不懂事儿,想要继续与国朝为敌……

“诚公这回,可随小子一并前往么?!”

张诚听得小公爷此问,不由得叹气道:“咱家怎敢不去啊!”

“上回走了李福达未竟全功,陛下不曾怪罪。但咱家心里始终不是滋味儿……”

见张小公爷望来,张诚则是笑着道:“还请小公爷放心。”

“咱家不是那等不顾全大局之人,若李福达真心归顺亦是好事一桩啊!”

商定了此事,张诚并没有留下吃饭。

而是急匆匆的回去,他还要安排人手现行探路。

到时候会不会跟张小公爷一并出发,这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想到了大军要出发,张小公爷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去一趟军械营造局。

带上了姬武将们,乘上马车隆隆的跑了一段儿。

很快的便来到了军械营造局,营造局现在面积直接扩大了好几倍。

甚至远远的都开始布置起岗哨来了,这是熊孩子建议的。

他发现军械营造局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武器占优的情况下对整个国朝的利好消息。

如今鞑靼来投、黔州平定,这是新军的功劳。

但军械营造局在其中的作用,亦是非常之大的。

且如今营造局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包括了各式营造、铸造、锻造……甚至铸币,都与这军械营造局有着巨大的关系。

这里同时也成为了皇家内库,重要的财源之一。

“虎哥儿,你怎么来了?!”

一身匠作服的熊孩子蹦达的跳出来迎接着小公爷,操练了那些个勋贵子弟们一段时间后。

本来就喜新厌旧的朱厚照顿时对他们没了兴趣,于是他除了跟随小公爷学习之外。

其余的时间几乎全部都砸在了军械营造局内,在他看来这里有趣多了。

“来了正好!均输司那边正在搞新直道试验呢!”

朱厚照无比兴奋的拉着张小公爷就往里走,沿途上还喋喋不休的介绍着。

“本宫从古籍中瞧着了秦直道,便在琢磨秦时直道究竟为何物?!”

张小公爷听得这话不由得笑了:“秦直道,不就是修造了如今的驿道么?!”

“不!本宫开始亦是如此认为,可后来所查却发现并非如此!记载中,有直道、驰道。”

却见熊孩子皱着眉头,低声道:“《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於天下……’”

“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才道:“道宽五十步且围以树,还要修筑、藏着金锥!”

“若只是如同如今这般修建直道,完全不需如此。”

熊孩子说着眼睛渐渐的开始发亮:“虽有古籍言之,直道、驰道二者其意相同。”

“但不曾查探,怎知实况?!于是本宫命人前往探查各处遗留之驰道、直道。”

张小公爷听到这里愣了一下:“哦?!有何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