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第2/3页)

但中秋那日,她心里多少是有把身边嬷嬷的话听进去了的。这些日子来,她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可以再大闹一场的机会。

这些年,她真的受够了这一切。也知道,只要有那老虔婆压自己身上一日,她便一日不能翻身做主。所以,若是能多气她几回把她气病气死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了。

她那么大把岁数了,眼瞅着都要往八十奔去,也该死了。

所以如今好不易有个机会摆在她面前,她自然不会放过。所以,在得知府上除了她外,别的女眷都将随行去京郊秋猎后,就开始闹起来了。

小郑氏觉得,既然要闹,自然是得闹得轰轰烈烈的。其实她也没怎么想去这次的活动,自己心里也清楚,去参加这种活动,无疑是被耻笑和议论的对象,她没那么傻。

但闹还是得闹的,她要的,不过就是一个能大闹一场的由头。

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带着人兴冲冲去了老太太的溢福园,又气又委屈的质问老太太为何只带两个孙媳妇去却不带她去时,老太太的反应并不是她意料中的那样的。老人家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如往常一样拿过去那些不太好的事去说她,只是笑眯眯淡淡回了一句:

“既然你也想去,那便一道去吧。”

小郑氏彻底懵住。

她并不是真想去的。

又奇怪,这老虔婆为何不阻止她去?又为何对她一反常态,没再一见到她就又气又恨?

小郑氏想不通,也容不得她多想。眼下有另外一桩比较棘手的事,那就是,其实侯爷也并不希望她去这样的场合。而如今,提出要去的人是她,老虔婆又答应了,若是她此番再说并不想去,就显然不合适了。

而且,她若真这么做了,说不定老虔婆还得反过来寻她的错处。又或者说,老虔婆之所以答应得那么快,就是故意的,她在故意等着自己反悔。

她是不可能给老虔婆这个反过来寻自己错处的机会的,所以,既谈妥,她便就撂下一句“说话算话”后,走了。

赵侯晚上回来,听妻子说了这件事后,他有一瞬冷静的沉默。沉默完后,他才又抬起眸子来看向妻子,一脸冷肃。

小郑氏忙说:“我也并非真的想去,就是觉得他们祖孙三个欺负人。所以,就想趁机闹一闹,好出出气的。可谁能想到,老太太不但没有拒绝,反而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又说:“是我先闹着要去的,若是再闹着说不去,肯定不好吧?”

赵侯尽量迫使自己冷静,过了一会儿,才说:“这件事情,我会去和老太太说,你放心吧。”

比起小郑氏自己不愿出去抛头露面来,赵侯更是不愿她出门去。何况,还是去这种权贵高官云集的场合。那无疑是把日渐尘封的往事再挖出来,旧事重提,无疑是往他脸上甩耳光。

###########

但等赵侯隔日去找母亲说时,老太太却告知他:“你怕是迟来了一步,今儿一早,我便让二郎把咱们会随行出游的名单,都呈报上去了。这一整日,宫里都没来人说不准谁去,想必是圣上圣后那边已经敲定了名单。”

“这个时候再让我去说改名单,怕是不好吧?”

赵侯本来心中就存有一口怨气在,他想的是,在昨儿碧娘来闹时,母亲就不该由着她胡来的,当时就应该驳回她的请求。而母亲呢?她不但没有当时就驳回,反倒是在事后也没有问过他的意思,就直接把名单呈送上去了。

既已成既定事实,赵侯难免就要上火了些。

他自认素日里是一直都对母亲毕恭毕敬的,从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知道,当年他犯了错,害了玉娘,母亲和玉娘婆媳关系好,这些年来,不论她老人家如何拿玉娘堵他,不论怎么教育他,他都从未回过一句嘴的。

当年是他的错,他承认。可这些年来,母亲又何曾当他的亲儿子爱过他,护过他?

他原总以为,到底是一家人,他到底是从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哪怕母亲心中对他再怨,再气,但至少心里还是疼他的。

可若是真疼他,她明知碧娘此行随游会让他脸面尽失,她老人家为何还要故意这样做?

有的时候,他真的看不明白了。到底是玉娘是她亲生闺女,还是他是她亲儿子了。

“娘,为什么?”积压在心中多年的不平和委屈,终是压不住了,赵侯颤着嗓子问出声来,“为什么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就是不肯原谅儿子?你明知道只要碧娘去,儿子这脸上就必然无光,当年那桩旧事,就必然要重提,您为何还要这样做?”

见他竟还有脸来质问自己,老太太则笑了,说:“你的这位续弦夫人,昨儿白日时,可是带着人声势浩大的来我这儿质问我的。她是一品军侯的夫人,虽是续弦,但可是圣上御赐的婚事,当年咱们家,也是大操大办明媒正娶迎她进府的。她若想去,我拦得住?我若拒了,她仗着自己得理再理直气壮的大闹一场,给我气出个好歹来如何是好?”

“既是她在理,我也不是那等不明是非的婆婆。她要去,就一起去好了。”

“倒是你,好笑得很。明明是你媳妇先挑起的事端来,你不去指责怒骂她,倒是来我这里指责我了。你说你孝顺,你就是这样孝顺你老母亲的?”

赵侯一时答不上话来,但他自己心里清楚。碧娘不是真想去,她闹这一场,不过就是因为心中憋屈,想耍耍威风罢了。母亲明明知道她的那点心思,却故意将计就计如了她的愿。而事后,母亲明明可以不那么急着送名单进宫的,她却又故意这么急匆匆送了进去。

要说母亲不是故意的,他不信。

赵侯心里凄苦,此刻在母亲跟前,他也早没了身为一府军侯的体面,直接落了泪来。

老太太见他这个样子,心里也不大好受。

但她那日听了二郎的话后,心里自己琢磨了下,多少也是有把二郎的话听进去的。二郎说她上了岁数了,不能再动肝火,希望她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尽量不往心里走。

她自己一琢磨,觉得也是。倒也不必每回府上闹一场时她都动气,每气一回回来,她都得躺上两三日。别回头她自己本来阳寿未到,却叫这二人给气死了。

那多不值当。

“你也不必在我这里哭,你自己媳妇惹出来的事情,让她自己解决去。”老太太尽量放宽了些,不去多计较这些,也尽量不去动气,只占着自己在理好好说教了一番,“你也别怪我没顾着你的脸面,若为了顾及你的脸面而去对你那媳妇低声下气的,我自己岂不是得怄死?你这么有能耐,你定有法子能力挽狂澜,倒不必在我跟前哭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