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陈一发被莫追风带到金明池畔后, 冻得浑身禁不住打哆嗦。早知道会走这么远,他就多穿点了。

“带我来这作甚?”

“正月十五,这里有元宵灯会, 官家会来此赏灯。”

陈一发动了动眼珠儿, 顿时反应过来, 惊诧地看向莫追风,“难道说我们要——”

接下来的话不用问出口, 陈一发已经从沉默的反应中读到了答案。

“这未免太着急了,天机阁刚受到重创, 总舵被抄——”

“正因如此, 才应该尽快为他们报仇。他们敢偷袭,灭我天机阁总舵, 我们就杀了他们的狗皇帝。莫不是你怕死, 想做缩头乌龟?”莫追风反问。

“当然不是!”陈一发马上表忠心, 他誓死忠天机阁, “我若说了实话,你可不要怪我。”

莫追风点头。

“我以前从不知少主的存在, 也从未见过少主, 现在突然知道这些消息,我心里有点迷茫, 怎么都踏实不起来。”陈一发说完这话,便去小心观察莫追风的脸色。

莫追风从始至终都冰冷着一张脸, 很难让人察觉到他的情绪。

“你想见少主?”

“万万不能见,我现在是通缉犯, 开封府的人都在四处找我。我只是……我也说不出来……就是心里不踏实。”陈一发惴惴不安道。

莫追风收回藏在袖中的匕首,冷淡地打量两眼陈一发。若非他将自己在京中暗藏的产业如数上交,忠心可表, 他早就把这个人杀了。话太多,惹人生疑。

“林尚书。”

“什么?”

“你为之效忠的少主。”

陈一发愣了下,“可据我了解,林尚书已经有些年纪了。”

“提到少主,人们自然就想到年轻的主人,但谁会料到其实真正的少主已经不年少了?”

莫追风的反问令陈一发又是一愣。

“对,妙,真是太妙了!谁能想到这简单的称呼里竟有此玄机哈哈……”陈一发尴尬地笑两声。

莫追风勾起一边嘴角,“如今可能安心做事了?”

“能,肯定能!”陈一发连忙应承,“但这么大的事,咱们一定要周密计划才行。”

“这些你都不必操心,只听我吩咐便是。”

陈一发应承。

莫追风从袖中取出一张图来,递给陈一发。

陈一发看不清图上画的什么,欲点灯笼来瞧,却被莫追风制止了。

“深更半夜,你我二人驻足此处,若被瞧见必会引起怀疑。”莫追风令陈一发回去再看。

陈一发应承,这边要跟着莫追风一起回城,却再一次被莫追风制止了。

“此处往东十里,有一处岔路,岔路边的槐树挂着一盏灯笼,下了岔路再走片刻你便能看到房舍。”莫追风令陈一发此后就住在那里,不必再回京城。

“那我的行李——”

陈一发感觉到莫追风冷飕飕地盯着自己,晓得自己不能再多问了,他的行李应该已经有人安排了。他马上告别莫追风,骑马去了。

次日一早,王钊急匆匆来禀告韩琦,他们已经查到汴京周遭的几处地方,都有异常人员流动的情况,而且数量不在少数。

韩琦:“都有哪些地方?”

“荥泽、陈留、中牟、酸枣、定陶、巩县、河阳、河阴……”王钊感慨这些地方有远有近,似乎毫无规律可言。

“有,都在漕运路线上。”韩琦只思量了片刻,便答道。

王钊愣了下,随即拿来地图仔细一看,果然都如韩琦所言那般,这些地点都在漕运线上。

“莫非还跟漕运有关?”

“觊觎过盐运,和漕运有关也不奇怪。”

“可是这些人往京城来都是走得陆路,年后诸衙门放假,并无漕运船只来京,那就更不可能载人来了。”王钊有点费解。

“便不是年节,官船也不可能随便运送这么多外人,太扎眼。”韩琦思量了片刻后,只想到最有可能的一点,“武器。”

王钊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是了,这些人乔装百姓朝汴京而来,肯定能随身携带铁器,更不要刀剑这类的武器了。”

王钊立刻就去排查年前所有漕运船只。

虽然这时候查很可能已经晚了,但任何蛛丝马迹和可能性都不能放过。

“陈一发昨晚被人带离了广贤楼,具体什么人,因夜里黑,那厮动作飞快,没瞧清楚。”张昌和韩琦禀告他最新获得的消息。

安插在广贤楼的探子没有办法及时跟上他们俩,俩人都骑着马,速度飞快。他跟快了对方必定会有所察觉,跟慢了,稍不留神拐个弯儿就跟丢了。之前韩琦对他们有过交代,宁可跟丢了,也不能让对方察觉,所以保险起见,探子都没敢跟太紧。

“但他们可以确定俩人最后往城西去。”

“城西……”韩琦问张昌,“陈一发还没回来?”

“没有。”

韩琦负手徘徊几步,脑子里将城西挤出可能的地方过了一遍,最终定格在了金明池。

若真去了金明池,那他们二人极可能出城了,韩琦命张昌去找昨晚当值的守城门的士兵询问。随后得知昨夜那个时间,确实有人拿着尚书府的令牌出城了。去的时候是两个人,回来则是一个人。因夜里黑,俩人都带着帽子,更因为他们拿着尚书府的令牌,士兵没细看俩人的长相。

“看来叫走陈一发的是尚书府的人。”张昌道,“林尚书跟天机阁的干系肯定撇不清了,深涉其中。如今我们只要找到陈一发,再缉拿孙知晓和他的表弟,林尚书的罪便定死了。”

韩琦应承,令张昌先将孙知晓及其表弟暗中擒拿,拷问出口供后,再考虑如何对付林尚书。品级高的官员,势必要先行奏报,得了批准才能缉拿,在此之前只能暗中监视。

孙知晓的表弟在窑厂做工,既然不能打草惊蛇,便是要连窑厂那边的人都得瞒着。张昌便去崔桃那里求了一味服用后便可令人腹痛、腹泻并着精神萎靡的药。

崔桃边写药方边问张昌,“那孙知晓平常爱吃什么?我直接做了,把药下进去。”

“倒不知他特别爱吃什么,不过男人嘛,没有不爱喝酒吃肉的。上次崔娘子做的蒜肠,那些衙役们都爱吃,时常提及,孙知晓是后来的,没尝过,听多了大家念叨想必也好奇。他表弟近两日都在他家住,若给他肉肠,他表弟肯定也能吃到。”张昌道。

一个时辰后,崔桃将做好的甜枣肠给了张昌。并告诉张昌,只有系活绳结的两根有药,其余的都没有。

“换了个新鲜口味,咸甜的,剩下这些都是给大家都捎带的份儿。”

这些枣肠一截一截的,每一个都类圆形,有小山梨那么大,呈诱人的棕红色,每五个‘球’算一串。

崔桃切了一块给张昌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