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2页)

有些他始终不愿揭开真相的事,也到了必须该面对的时候了。

纪宣灵目光复杂,因为他在不久前才发现,眼前的这个乐正淳,同他认识的元朴,似乎有点不太一样。

“你可知朕今日为何宣你过来?”

“微臣不知……”

乐正淳确实不知,但他隐隐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一室寂静,纪宣灵手指在桌案上毫无规律敲击着,一声接一声的沉闷声响,像是敲在了乐正淳的心头,叫人不自觉紧张起来。

良久,纪宣灵双唇一掀,终于开了金口,“有个人告诉朕,他知道玉汤山刺杀的幕后指使者。”

话说出口的那一刻,“咯噔咯噔”的敲击声终于停了下来,但乐正淳手心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依旧是无尽的沉默。

“他还说,乐正大人也知道。”

纪宣灵说罢,看着乐正淳跪下去的动作眯起了眼,眼底顷刻间风云搅动,眸色如墨。

乐正淳拜倒在地,“陛下恕罪……”

这话说出来,几乎就是默认了。

纪宣灵气极反笑,“好啊,那你倒是说说,究竟是何人?”

不等乐正淳开口,他又冷冷补充道:“莫忘了明和七年的那次。”

事实上,谷彦林刻意透露给他的消息里,并未提及两年前的那次刺杀,这是纪宣灵故意说来诈他的。

乐正淳似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终于抬头直视于他。

“明和七年,陛下在玉汤山遇刺,刺客身上皆带有龙武军标志,所有人都觉得是摄政王所为,甚至摄政王自己也几乎默认了,为何陛下却始终不曾相信?”

纪宣灵知道他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回答。

若乐正淳一早便知道了他对皇叔的心意,大约也能猜到当年他和闹成那样,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的意气用事。

他知道,但他放任了这一切的发生。

乐正淳苦笑,“陛下心在王爷身上,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做,最后都只是在做徒劳功。”

可笑这件事,他直到最近才想明白。

纪宣灵的心情比他更为复杂,尽管前世的悲剧有诸多因素掺杂其中,但从某个方面来说,他们做过的事同样功不可没。

乐正淳接着说:“明和七年那次,臣也是无意中发现的。虽然此事是左相吕源所为,并非摄政王授意,但吕相是摄政王一党的人,他做的和摄政王做的有何区别。至于上一次……”

他顿了顿,仍旧选择了继续说下去,“微臣的确有这样的打算,只是臣派去的人,还未来得及出手,便全都死在了路上。”

若当时纪宣灵遇到的是他的人,他们绝不可能下死手。

结合谷彦林似是而非的话,纪宣灵心中已经有了猜测,但从他口中听到却又是另一种感觉。

纪宣灵哂笑,“这就是你所谓的忠心?你让朕如何信你?”

“信与不信,都听凭陛下处置。”

看着他挺直的脊背,纪宣灵反而怒气更甚,抄起案上的墨条用了狠劲砸在了他额头上。

乐正淳不躲不闪,生生受住了,然后听纪宣灵骂道:“乐正淳,你以为你是谁!”

墨条不是干的,除了在乐正淳的额角砸了个包出来,墨水顺着侧脸淌下来,让他看上去有些狼狈。

纪宣灵发泄完稍稍冷静了一些,但眼里的冷意却分毫未减。

“当初你同朕说要做青史留名的忠直之臣,朕还坚定不移的相信过,如今看来,你只是想青史留名罢了。”他冷酷地揭开了他表面上那张光鲜亮丽的皮,“忠直?说到底,你只是自私而已。”

乐正淳挺直的脊背开始摇摇欲坠。

纪宣灵却仍不放过他。

“朕让你去请吕思雍那次,你一拖再拖,连审案的进度也一缓再缓,就是因为谷彦林知道了你已然付诸行动的打算,朕说的没错吧?”

乐正淳无可辩驳。

他也终于知道是谁出卖了自己,但都不重要了。

因为他就是如纪宣灵所说的那样,一直在为自己眼里的所谓忠直,做着自私的决定。

“滚吧……”纪宣灵最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