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纺织改革(第2/2页)

传承到现在,曲水宴也依旧离不开赋诗作文。不过和之前在京中不同,在苏州,她是上官,没有人会要求她必须赋诗,反倒是孙理和姚远为了助兴先赋诗了两首,薛夷光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官员都是有文采的,孙理和姚远的诗算不上好,但也朗朗上口。

当然表现更为积极的是苏州的一些学子,比起薛夷光苏州知府的身份,他们更向往的是薛夷光三元及第的荣耀,有不少学子在薛夷光面前吟诗做赋,让薛夷光指点。

薛夷光看着骄傲却又蓬勃向上的青年,嘴角勾起,青春少年的学子很让人心动,这种心动当然不是爱情,而是他们身上的那种激情和对未来的向往。

不过,薛夷光也发现了这里和京都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这场宴会上起来展现自己的都是男子,没有一个姑娘,这在京都是绝对不会的。

“我听闻江南多士子才女,这才子我是见过了,怎么今日的姑娘们见到我都有些害羞,都不好意思出来吟诗做赋了吗?”薛夷光对着右边的女宾席位上笑着打趣道。这也让她见识到了江南女子和京中贵女的不同,先帝就极为喜爱纳江南女子入宫为妃,就是喜欢江南女子的婉约和柔顺。

这让薛夷光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安国公夫人,安国公夫人也是出身江南,性子也是温柔淡雅,但是安国公夫人骨子里却比谁都坚强,所以不能只以表面的柔弱来定义一个女子。

薛夷光的这话让场中的目光都集中在女宾的席位上,姑娘们都知道薛夷光这看似打趣的话,其实是在鼓励他们,是在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就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女宾席位上,看着谁率先站起来的时候,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襦裙的少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上前走到薛夷光面前道:“韩氏女见过郡主,郡主千岁。”

薛夷光看着从到她面前的少女,她脑中忍不住浮现出来一句话——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她还是第一次见这样柔弱的女子,仿佛风一吹就能倒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