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南北之争(第2/2页)

其实南北方士子矛盾是因为经济重心的问题,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无法逆转地朝着南方转移,文化自然也随着经济一起转意,当朝中诗赋而轻经术,是的北方士子处于劣势,但唐朝时科举存在大量的场外因素,一些世家权贵得以利用,而这些世家权贵又多是北方人,所以南北取士相对平衡。

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朝中有人进言要对宋朝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便应运而生了如今大魏的科举制度,也出现了制艺这门考试,经义比以往要多占更多的比重,南北方的差距逐渐缩小。

可是就是再缩小,也有着差距,南方的教育比北方高出一大截,即便是在增设了北方擅长的经义后,每届会试北方士子的录取人数还是少于南方士子很多,如此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南方士子看不起北方士子,南北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每次会试前,南北方的士子都会进行比试,这次也是一样。

相较于颜铄的傲慢,刘芳显然脸色不太好,薛夷光看着两人的样子对着面前的小二问道:“这几日的比试都是谁赢得?”

“南方的举人老爷们赢得多,咱们北方的举人老爷要略差一筹。”小二回道。

薛夷光也算是理解刘芳脸色不好的原因了,被南方士子压着一头,刘芳心情压抑也是正常。其实,全国各地这么多的解元,之所以南北方选择颜铄和刘芳两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浙江和山东两地在南北方士子中的威望。

山东作为齐鲁之地,比之其他的北方各府,山东文化底蕴更为丰厚,至于浙江,大魏的多个状元都是出自浙江,所以浙江在南方诸府独领风骚。

薛夷光看着下面的南北士子之争,南方士子明显占了绝对的优势。薛夷光心中微叹,看来这次南北之争,北方依旧要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