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战前准备(第2/2页)

计划没有变化快,战争来得如此猝不及防,所有计划都要为之改变。海贸的事情,虽然也很重要,但也要往后排了。毕竟如果没有李牧坐镇,海贸也没法进行。

李世民一声令下,整个国家机器都运转了起来。

……

从下令到整军开拔,一共只用了一个月。三月底,张亮大军抵达太原,李世民移驾洛阳,正式任命太子监国。代尚书令李牧辅政,特留房玄龄统百官,并任命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代替程咬金,戍守京畿之地。

李大亮终于如愿以偿,从工部尚书的职位上退了下来,重新领兵了。李世民这一手安排,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大亮擅长练兵守城,曾作为县令时,靠一城老幼抵挡突厥骑兵,竟奇迹般地守住了。有他在,即便是李孝恭那边失利,也能凭借长安城和京畿的留守屯卫,守住国都。

除了这几个重要人物外,当年秦王府出身的所有谋士及武将,都随军出征了。

李牧的代尚书令之职务,也在李世民离开的时候,正式生效了。

……

朝议。

太子监国,按制可在两仪殿升座。但李承乾为了表示对李世民的尊敬,改在了东宫见百官。大量官员随军出征了,朝堂一下子空了大半,在太极殿也显得空旷,在东宫反而更加合适。

李世民移驾之前,特命所有三品及以上官员家中长子出仕东宫,虽然名义上,这是一份恩荣,但实质上,却是留了一手人质。

这些人自然没有议政的权力,所以他们通通被留在崇文馆读书,每日跟孔颖达作伴,过得生不如死。

李承乾也有点生不如死,因为他又不得不面对魏征了。以前他总是觉得,李世民对魏征的惧怕有些过了。说到底不过是臣子而已,当郡王的,哪有害怕臣子的?

但真正面对魏征,李承乾发现这不是一个怕与不怕的问题。而是烦与不烦的问题,很多时候妥协并不是认同,而是‘求求你可别说了’。

可这事儿,是求就能求明白的么?他是太子,还不是皇帝。魏征是李世民的臣子,不是他的臣子。况且,魏征还是李牧的老丈人,东宫朝议的时候,李牧的座位就在李承乾的旁边,他实在是不好意思说什么。

他哪里知道,李牧听得也烦。现在他总算明白了,魏征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他,不嫁的时候吧,李牧赶上心血来潮,还能跟魏征干一仗。现在他反而畏首畏尾,不敢跟魏征对着干了。

魏璎珞的性子,倒是不至于因为他和魏征争吵而跟他闹,但满朝文武都看着呢,俩人的翁婿之名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他什么事儿都跟魏征针尖对麦芒,传出去也不好看。

俩人都不出声,魏征喷得可爽了。每天朝议之前,他都得玩一把无限火力。就连李承乾的着装,他都要挑刺儿。东宫的属官们,几次听不下去想与之争执。但谁也不是他的对手,魏征一喷五,五个都哑火,后来大家请教房玄龄,才掌握了诀窍。无论他说啥,全都说对,全都同意,但是做不做就另说了。

李世民就是这样对付魏征,此计绝妙。众人学会之后,魏征‘无限火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后来可能是窝火了,干脆告假不来了。

李承乾见魏征不来了,便也告诉百官,不用日日都朝议。每三天朝议一次,剩下的事儿,文找房玄龄,武找李大亮,二人都决断不来的,送去楚王府让李牧定夺。而他自己,则可以倒出时间来,跟他的称心多相处一会儿。

算盘打得好,但李牧身负李世民的命令,岂能让他在岔路上越走越远?这些日子,通过对李承乾的近距离观察,他发现李承乾还没有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他对称心的好感,只停留在上半身,还没到下半身。

想来也不意外,李承乾毕竟还只是个孩子,说白了还没发育完整。如果搁在后世,应该还处在喜欢哪个女孩就拽人家辫子的时候,这男女之事都不懂,男男的事儿,如何能懂?

处在叛逆期的少年,最不喜欢的就是‘不让他做他想干的事儿’,如果让他跟称心疏远,反倒会起反效果。李牧决定另辟蹊径,不阻止他跟称心的来往,抢在他懂了男男之事之前,先让他领略一下男女之事。把他从歪道上给扭转过来,但是这件事,李牧一个人完成不了,他还得看看这称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是一个‘妖男’,处心积虑想争宠媚上,说不得就得辣手摧花了。

但如果他没有这个心思,就算留他在李承乾身边,也并无不可。因为就目前看来,李承乾对他的喜欢,还是只停留在外貌上。如果仅止于此的话,倒也不必担心。众所周知,再美的花美男,早晚也会长残。号称亿人迷没有女人不喜欢的小李子,不是也在中年油腻胖子的路上越走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