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6章 发行国债(第2/2页)

“洛阳和长安,都是大唐的城池,你分得那么清楚作甚?”

李牧笑了,不答反问,道:“那内库和国库,也都是陛下的金库,陛下怎么不把内库的钱,都搬到国库去呢?”

“朕那是因为——”李世民又被噎了一下,气得嘴角抽搐。这叫什么混账话,内库的钱都搬到国库去?那朕以后给妃嫔买点胭脂,还得去国库支取了?到时候花的多了少了的,还得让御史台的人过过目,日子还能活么?

“朕懒得理你!”李世民甩袖子站了起来,背过身板着脸道:“这钱朕可以出,但是骑兵也不能拖了,要么你安排修驰道的钱,要么你安排造马槊的钱,怎么办你想主意,反正事儿不能耽误!”

“陛下,您这是耍赖,臣就算再有本事,也不能凭空把钱变出来吧!”

“你自己想办法,朕交给你了!”李世民说完,就要赶李牧走,但又觉得有些不妥,好像是太过于无赖了些,便道:“你想怎么做,朕配合你就是了,但是,朕的骑兵真的不能再拖了。”

“为——”

“别问,朕自有用处!”李世民打断李牧的话,摆了下手,高公公凑过来,堆笑道:“侯爷,陛下乏了,您请吧?”

李牧还能说什么,叹了口气,行礼告退出去了。李世民透过玻璃窗,看着李牧走远,自觉有些过分与惭愧,等高公公送李牧回来了,问道:“那小子没嘟囔吧?”

高公公摇摇头,道:“没有,侯爷不但没嘟囔,反而看起来还挺高兴的。”

“挺高兴?”李世民不懂了,奇怪道:“他高兴什么?难不成这小子被朕给逼疯了?”

“老奴也不清楚,只是听侯爷说。这个大买卖,陛下不做,有的是人做,他拿去送人情是正好。”

李世民紧皱眉头:“他这样说?难道朕错了?你快去把他追——”

高公公转身要除去,又被李世民给叫住了。

呆坐沉思了一会儿,李世民又道:“算了,朕实在是猜不出他会怎么做了。万一他是故意这么说,想让朕把他叫回来,朕可就上了他的当了。不管了,不管了,只要把事儿给朕办了,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高公公强忍着没笑出来,躬身退了下去。

李世民敲着桌案,兀自还在猜,李牧想要怎么做,才能花一份钱,把两件事都办妥了。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李牧真的是能变出钱来。

“那他就是神仙了——”李世民哑然失笑,李牧虽然种种神奇,但他毕竟是个人,怎么会是神仙?

没有的事儿!

……

“卖报,卖报!大唐贞观五年第一工程,长洛驰道工程正式启动,相关国债即日发行,限时限量,欲购从速,回报率高,欲知详情,来份《大唐日报》吧!”“国债都不知道?国债就是……”“国债都不知道?国债就是……”

“听说了么?要发行国债了!”

“啥是国债?”

“国债都不知道?国债就是……”

一夜之间,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谈论起了‘驰道’,‘国债’的消息,回报率,抢购,银行等词句,也都成了热门词汇。在《大唐日报》的宣传下,口口相传的宣传中,百姓们终于搞清了所谓“大唐贞观五年第一工程”和“国债”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想修一条从长安到洛阳的驰道,但却没有钱。没钱自然修不了,所以洛阳侯李牧想出来一个办法,简单而且直接,朝廷不是没钱嘛,那就借钱!借钱不白借,给利息。利息给多少呢?半成利!

半成利,少了!

这是所有人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如此低的利息,还想借钱?是不是吃了猪油蒙了心,想钱想疯了?

大唐的民间借贷,利息一直是非常高的。如慈恩寺的和尚,之前房贷,那都是三倍利息起的。就算是朝廷公廨贷款,那也是一倍的利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李牧成立银行,贷款的利息从三倍,下降到了三成,获得内务府支持的项目,往往能得到一成的实惠利率,这已经是最低的标准了,在做生意的人眼中,一成利息几乎跟没利息也没啥区别了。可是一成利息,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利息,还都是维持在三成以上,尤其是民间借贷,最少也得是跟银行持平的三成。

这次朝廷借钱,竟然只给半成利息,傻子才借给你钱!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快就不关注了。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有这种想法的人,才真的是傻子。

大部分的人,只注意到了头版头条的大字,看过就完了。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注意到了后面跟着的小字儿细则,其中有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中写,购买国债达到一定数额者,可参与长洛驰道项目。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足以让消息灵通者沸腾了。

也不知是哪儿出来的消息,驰道要建八个站点。每个站点的驿站、马厩、客店,货栈,都是可以承包的。驰道一旦建设成功,这些驿站马厩,客店货栈,那可都是聚宝盆。承包下来,必定赚钱。那么谁才能得到这宝贵的机会呢?秘密就在这行小字儿上了。

达到一定数额!